搜索
谢却尘途半日忙,卧云同上旧游堂。凭虚树杪江光见,返照峰前塔影长。
笑整危冠笼晚鬓,醉将衰面助春阳。十年九日千山外,何处亲朋共此觞。
猜你喜欢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著地:碰到地。漫漫:遍布貌。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马龁枯萁晓,梦回山月残。一鞯秋色里,偏觉毳袍寒。
几年不见浣花溪,回首苍茫海日低。笑我当官无雁处,程程都听鹧鸪啼。
百丈浮屠十丈尘。永宁门外立黄昏。中唐故实归公主,荐福无功鬼不神。
鸦织树,树筛云。千年惟见土花新。缭垣未改周遭势,不贮城南半点春。
林良画笔真绝伦,苍鹰玄熊俱有神。白头翁鸟更相共,毛羽遥看欲飞动。
空山古林霜色高,秋天骨势何其豪。猛气应知万鸟避,威风顿使群狸号。
画史当年元有意,袁君意气还相似。执节宁辞皓首心,承家况是青云器。
图龙写凤皆可羞,此幅未许千金酬。世间玩物不足贵,要见英雄到白头。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旧势将排砌,新痕又没花。街头眠野鹜,窗上语池蛙。
古佛龛生菌,娇儿面有沙。东斋无额字,便可唤浮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