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篇诗才欠急忙偿,似有奚奴督和章。望断晓山云破碎,惊回午梦雨淋浪。
春光一半归杨柳,花事三分属海棠。静坐小窗人语寂,閒听梁燕话行藏。
猜你喜欢
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长日因循候,閒房寂静时。倦解樊昵侍,计遣阿侯嬉。
委地垂银押,当窗隐画丝。近前来冉冉,却立故迟迟。
佩任湘裙妥,钗从翠鬓欹。蒙茸珍火齐,绰约献冰肌。
侧耳风声过,关心竹影移。喜多翻震荡,力弱为惊疑。
婉转花频就,阑珊蝶已疲。暂推无妄疾,深负有情痴。
吃吃思前度,惺惺订后期。难成偏好梦,惆怅定如斯。
凉昼风宜枕,缘槐事可凭。俨然成一国,信是最高层。
凰凤驱云辇,螭蛟倚股肱。营营何扰扰,反手拍青蝇。
深院无人夏日长,北窗高卧拟羲皇。簟文如水侵肤冷,鼻息如雷隔屋扬。
宰我昼眠悲朽木,壶仙市饮悟黄粱。遥知富贵真如此,一枕松风六月凉。
篇时才欠急忙偿,似有奚奴督和章。
望断晓山云破碎,惊回午梦雨淋浪。
春光一半归杨柳,花事三分属海棠。
静坐小窗人语寂,閒听粱燕话行藏。
折杨柳,烦纤手。金黄细缕牵春愁,送客年年汴河口。
汴水明,杨柳青。此时伤心无限情,同心结就孤舟行。
折杨柳,君知否?有书莫寄双鲤鱼,一度春风一回首。
黄鹂啄紫椹(shèn),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cán)老客未归,白田已缫(sāo)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2、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
3、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蚕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