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花开尽桃花开,两朵春移小院栽。
索笑索吟殊未已,浑浑疑是故人来。
猜你喜欢
水涵(hán)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chá)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参考资料:1、《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86-88。
孙巨源:孙洙,字巨源,苏轼同僚。涵空:指水映天空。西汉二疏:即疏广、疏受,两人位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槎:即乘槎。使君:此处指的是孙巨源。
词的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二疏叔侄皆东海(海州)人。广为太子太傅,受为少傅,官居要职而同时请退归乡里,得到世人景仰。孙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乡里”。对海州来说,孙洙和二疏一样都是值得纪念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三句说海州碧水连天,青山映帘,江山神秀所钟,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孙洙,都为此水色山光增添异彩。“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三句以二疏事说孙洙。“新”与“旧”二字,将二疏与孙洙联系一起。点明词中说的却是眼前人。孙洙海州一任,白发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义所致。
词的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博物志》载:近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这是传说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说孙洙,谓其即将浮海通天河,晋京任职。“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去。”“海”与“山”照应上片之“水”与“山”,将乘槎浮海故事与海州及孙洙联系一起。作者的想象中,当时有人乘槎到天河,大概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每年秋八月一定准时来到海上,人(孙洙)则未有归期。“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一方面用浮海通天河说应召晋京,一方面以归期无定抒写不忍相别之情。其中“有信”、“不归”,就把着眼点集中在眼前人(孙洙)身上,突出送别。
此词妙用典故,先以两汉二疏故事赞颂孙洙,又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抒发了作者自身的复杂心绪和深沉感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浑化天迹,大开大合,结构缜密。
尘劳白日去如驰,我似江湖杜牧之。春梦长安棋一局,秋娘旧院鬓千丝。
莼鲈乡味偿初志,诗酒生涯感故知。何日蓉江移画舫,一樽重话少年时。
白月照歌,青春呼酒,当时欢意何许。小阑花影下,一夜箫声古。
黄金问谁买赋,祇投书吊他湘浦。万里清游,百年幽恨,都是楚骚苦。
阊门柳深无路。坐微波水榭,残照当户。山川空自好,独客飘然去。
明朝莫倚西楼望,有人在秋边行旅。愁寄与。蘋花说、鸥天没侣。
石门南去祭星坛,可有仙真驾紫鸾。北斗无声霜月古,四山松桧逼人寒。
下水风帆势若浮,雪深且向贵池留。
两三渔艇有歌送,咫尺仙家无分游。
剑削山棱云气直,镜涵江影日光流。
神驰杜牧题诗处,客里光阴别是愁。
不谓飘零客,能逢骨肉亲。乍同灯下语,犹讶梦中身。
意绪兼悲喜,关河各苦辛。音初闻里闬,事但话乡邻。
细问儿童长,空怜弟妹贫。艰危前路甚,消息故园真。
虽得欢携乐,其如别泪新。明朝又分手,两地共伤神。
自种幽香傍短棂,荷锄政用雨冥冥。
山家安得瑞龙脑,春事不专红鹤翎。
持身东风论甲乙,与遮西日费丁宁。
何年得似熏笼锦,茗碗时时为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