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姑孰望东城,长江八十里。思君半夜泛渔舟,明月随人渡寒水。
江南美酒君家无,携来相就倾一壶。澄江如冰月如玉,拂拂清风生碧芦。
功名无成安足嗟,但令方寸无疵瑕。炼丹辟谷亦琐琐,万物何处非生涯。
君不见鸿沟欲将天下裂,失道阴陵遽身灭。玉帐周遭皆楚歌,金甲缤纷摧汉钺。
重瞳却传绘塑手,瓦鼓巫歌荐神酒。庙前老木藏训狐,豪气英风亦何有。
沈吟往事君勿悲,我曹幸遇尧舜时。田中谷稔牛羊肥,高会难逢易别离,今宵不醉欲安之。
猜你喜欢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péi)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jù)能来。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参考资料:
1、王力等编撰.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765页,第783页,1064页.2、《成语大词典》编委会编;王朝晖,陈桂杰,梁超校.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讵:副词。岂,难道。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浊酒不得意,新诗空自酬。冥冥翳白日,郁郁坐穷愁。
飞鸟冲风堕,归云被雨留。小舟还数点,寂寞在荒洲。
兵甲更多难,桑榆迫暮年。
孰能容此老,犹得并诸贤。
空阔瞻乔木,推移叹逝川。
醉乡春有路,暂觉异寒天。
横看空洞贯山南,人说当年卧佛岩。渠识老婆心太切,直将一点示愚凡。
交态纷纷不忍论,惟君真率古风存。买山几欲相招隐,卖犬何嫌漫缔婚。
两度关山同逆旅,兼旬烟雨伴孤村。平生有泪无挥处,留与今朝哭寝门。
君家绿溪上,岸曲溪成涡。
涡间石无数,水蹙相荡磨。
谁尝掬而戏,一一印指螺。
我欲往取之,拥此昌蒲窠。
石罂注新汲,幽姿发清哦。
夫子许饷我,往督书已多。
愿言速寄与,起此泉石痾。
松影参差俯急湍,悠悠斜日下西川。舟师欲渡频回首,游子经年怯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