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竿缅平湖,兴与云水俱。直钩岂无取,所志不在鱼。
荷蓧者谁子,得匪商贤徒。偶来坐磐石,共谅希夷初。
猜你喜欢
湖上夕水寒,潜鳞避深钓。野老本无营,一竿挂残照。
人知白首心,我爱沧浪调。何必客星高,将贻故人笑。
忆昔趋朝着紫衣,宫花汗漫柳依稀。
寻思浦口珠何在,转觉蕉中鹿已非。
沈约空成移带瘦,陈平自得食糠肥。
世间荣落真常事,只在吾侪早见机。
一声画角谯(qiáo)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参考资料:
1、吴昌恒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水滨:靠近水的场所。淡烟:轻淡的烟雾。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晓暾初上青苍,故山葱郁多佳气。雄区坐镇,揽吴吞楚,下临无际。
乍敛烟霏,豁呈神秀,一轮高寄。向真仙住处,旧游曾到,天不漏,春如荠。
名胜居然福地。莽龙蛇、联娟千里。山南山北,吾庐宛在,夕阳明媚。
古寺穿云,疏钟间月,别饶清思。问鲁戈在否,倩谁更与,缓羲和辔。
似无情。似多情。心绪人前苦未明。青春暗自惊。
是钟声。是雨声。点滴催愁眠不成。寻常语笑轻。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龙门文中子,抱道不出仕。其徒数十人,受学皆正士。
天之生才非偶然,佐命兴国资群贤。一朝天命属诸李,房杜王魏各兴起。
时王制作焕一新,四海群黎拭目视。文中有徒道不洇,唐祚三百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