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百年馀主夏盟,尊攘事业古无伦。
若非剖一为三后,未必舆图尽入秦。
猜你喜欢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lěi),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lì),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参考资料:
1、明道.《中华经典藏书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325页2、(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两卷版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399页
大块:大地,大自然。洪炉:造物主的冶炉。垒:用于战守的工事。太行:山脉名,在黄河北,绵亘山西、河南、河北三省。
砺:磨刀石。黄河如带:意谓即使黄河变成了狭窄的衣带,泰山变成细平的磨刀石,国祚依然长久。后人因有“带砺山河”的成语。等是:同样是。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总之是太行、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气象十分荒凉。
上片以“茫茫大块洪炉里”开头,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同样,在点出眼前的废垒遗台时,复用“古今多少”的感慨,又将时间从眼下的登台时分有意识地无限扩展。这种苍茫、深沉的心绪,使读者自然而然体会到作者登临所览的荒败,且意识到此非天然而乃人为,也即是政治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结果。
下片“太行如砺,黄河如带”借用了“带砺山河”的成语,而又是登览的实景,“等是尘埃”便带上了总结和象征的双关意味。从总结的一面说,作者登临之古台台势高拔,迥出地表,远方的太行山脉与黄河长流,都分别变成了小小的磨刀石及细带子,那么处在视野中的人间景物,就更微茫若尘,“等是尘埃”正是一种张大形势的说法。从象征的一面说,“尘埃”微不足道,处在微尘中的世界也不值得去认真看待。既然山河会因人事的兴废而“寒灰”、而“尘埃”,那么时光的流逝、万物的变化又有什么可叹惜的呢。下片的前三句回照空间,后三句回照时间,再度从扩张的境界中充实了上片的感慨。
秦宫汉苑为功名,梵寺何由也废兴。试问雪香庭上月,向人脉脉不能应。
昔年曾作子长游,万里江山一客舟。揽得瑰奇满胸臆,怪来开卷思悠悠。
青青蕙兰花,含英在中林。春风不披拂,胡能见幽心。
相去千里馀,会合大江南。促席谈自古,知我一何深。
此别虽非远,怀思渺难任。公其爱体素,尚无金玉音。
蜜满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挂疎篱。
判霜剪露装船去,不唱杨枝唱橘枝。
这个o儿,自历劫以来无象。况端端正正,亭亭当当。细入微尘无影迹,大周天界难安放。更通天彻地任纵横,无遮障。没根宗,没形状。烁烁明,团团亮。只这个便是,本来模样。放出直超无色界,收来隐在光明藏。待顶门、裂破现圆通,金色相。
人生宦游亦不恶,无奈从来宦情薄。
既不能短衣射虎在南山,又不能斗鸡走马宴平乐。
惟有钓船差易具,问君胡为不归去?片云雨暗玉笥峰,斜日人争石旗渡。
渡头酒垆堪醉眠,白酒醇酽鲈鱼鲜;菰米如珠炊正熟,蓴羹似酪不论钱。
翁唱菱歌儿舞棹,醉耳那知朝市闹。
城门几度送迎官,睡拥乱蓑呼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