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鲲鹏意气鹤精神,髣髴风流贺季真。三顾岂无天下计,百年空老梦中身。
兵尘满眼谁知己,儒术谋生每误人。长啸归来寻旧隐,石田茅屋未全贫。
猜你喜欢
河东有句不空传,但寄襄阳孟浩然。多虑皆能成白发,一尘莫遣到丹田。
此身彭泽杯中老,浮世邯郸枕上眠。常恨今时无大雅,看君发愤补亡篇。
抗志青霞上,高情复见今。
五言冠诗眼,三叠玩琴心。
世业含香地,传衣翰墨林。
朝端方籲俊,正始有遗音。
岭表生民泽可涯,九泉吾恐跃枯骸。豁开天日惊人眼,指点江云咏此怀。
弄钓不生鲸尾浪,入山休捃鹿门鞋。松根坐满庐冈月,夜引壶觞望泰阶。
臣工袒割紫鳞肪,辞藻辉飞白玉堂。五色云中扶日毂,九霞杯里酌天浆。
又从禹范开皇极,重拾尧蓂纪岁阳。古桂长承新雨露,绵绵根柢发天香。
山上非烟霭四隅,山前梗稻绿成区。
留云有计低檐额,得月从多彻户枢。
直是春台熙远俗,聊为丰屋诗宏图。
公来日出千林迥,却笑新亭咏小湖。
手种青松一万栽,山堂留得翠屏隈。推窗绿树排檐入,临水红桃对镜开。
山雉雊迎朝日去,野禽啼傍夕阳来。老妻亦有幽栖意,数日迟留不肯回。
落梅庭榭(xiè)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lán)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