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晚日登西原,劲风飘我衣。
萧萧班马鸣,野旷行人稀。
抚辔无与语,目送新鸿飞。
俗尘叹久艰,故山多蕨薇。
猜你喜欢
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早凉湖北岸,残照郭西门。
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老来何所用,少兴不多言。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qiàn)麻姑痒处搔(sāo)。
天外凤凰谁得髓(suǐ)?无人解合续弦胶。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参考资料:
1、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倩:请人代做。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第一句中的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愁来”,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频仍,致使边防空虚,民生凋敝;而吐蕃统治者又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这内忧边患,时刻萦绕在诗人心头,他不可能不愁从中来。这“愁”,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愁来”读杜、韩,说明诗人与杜、韩灵犀相通。
第二句中他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灵的快感,使他忽发奇想,恍若请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那纤长的指甲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第三句中诗人把杜、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倾慕之情赫然可见。
第四句中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犹如断弦的弓弩,其颓势已定。谁也不能用凤髓制得续弦胶,把断了的弓弦续上的。不明言“愁”,而其“愁”自见。
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诗中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而后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以愁起,以愁结,一前一尾,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诗后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
昼静绿阴匝,微风满院芬。
红栏昨夜雨,碧馆见朝云。
春杳鸟空怨,暖多花易醺。
须烦紫丝帐,遮护到斜曛。
北风倒天天河冻,长安万户走虹蝀。使君且莫据雕鞍,主人复尔开金瓮。
四岳同悬平子愁,五饵久抱贾生恸。谒帝聊与千鹭翔,乘云谁把群龙控。
杯外星辰寒不收,江南杨柳春先动。我有秦时白玉箫,仙人寄我华阳洞。
仙人一别几千里,今日临岐为君送。君去清江时一弄,为君白日下双凤。
凤兮凤兮胡不来,白云愁杀金陵台。
深院锁凉秋,西风坐间好。
几净窗明尘不飞,似蹑红云至三岛。
数枝淡淡桂新香,千带垂垂柳初老。
此邦天下秀,多士邹鲁无。
负薪或解谈王道,被褐或解谈王道,
被褐无非怀璧夫。五兵夺目库观武,
大嚼快意门过屠。谁言扳才古难必,
披沙求金要须得。回思裹饭然脂烛,
一心敢拟思鸿鹄。
鼎湖龙髯久上天,妖魄再作修罗颠。快意一扫漪池穿,彼髯何为扼我咽。
元女再授轩皇权,七家铲削沈青烟。宁惟晋人脂其口,度支岁岁饶金钱,一奠漠北三千年。
嵩溪修竹下,一榻坐幽深。
时异交游少,年衰百病侵。
生涯成鸟啄,村景付猿吟。
惟有相从梦,时时到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