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风送月上栏干,云雨溪流破玉寒。我有三峰高兴在,漫堂聊作画屏看。
猜你喜欢
南亭不减北邙高,美景因公见一朝。
已看溪山如在画,更传风雅似闻韶。
栽桃定有仙家在,种竹宁无隐者招。
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
醉后愁生任数奇,僧窗借梦入新诗。觉来著意寻桃李,除了春风总不知。
承露甘泉次第开,如何七夕上之回。
班龙五色垂天下,翠凤千旗荡日来。
异代巡游那可问,殊方登眺自生哀。
茂陵只在兴平里,夜雨秋风长绿苔。
自我来粤东,竟夕守凡庸。离奇记昨夜,梦中入闹红。
汀师手玉轴,上署董思翁。咐嘱时时习,莫负胡瘖公。
梦回月如洗,感激涕无从。自公返仙府,我亦频飘蓬。
分布诸采色,非专难为功。我沐犹尚可,奈何须春风。
蟫(yín)叶黏霜,蝇苞缀(zhuì)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zǐ),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qiān)、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yá)蜂闹。豆蔻钗梁恨袅(iǎo)。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蟫:一本作“蝉”。北枝瘦南枝小:一本作“枝北枝南开小”。澹:同“淡”。薄:一本作“泊”。
深:一本作“珠”。梁:一本作“头”。
“蟫叶”三句,状蜡梅花的特征。“蟫”,音淫,衣书中的蠹虫也。这里“蟫叶”,应改作蝉翼,方与词意吻合也。“蝉翼”状花瓣之薄轻;“粘霜”,形花色如涂蜡;“蝇苞”,喻花蕾之小;“缀冻”,绘花蕾的坚实也。此言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三句分别叙述了蜡梅花瓣薄、苞小巧而坚挺、花香远送的特征,描写细腻。“岭上”三句。“岭”,原指五岭,中有大庾岭,又叫梅岭,其中盛产梅树。这里泛指山岭。此言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所以不管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玉奴”两句。“玉奴”,指白梅,因蜡梅花先开,故称为姊。此言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但它却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抢先怒放花香。“初试”两句。“宫黄”、“寿阳”均指宫妆。杨铁夫笺释梦窗《风入松·桂》词时说:“仪部郎尤良纵侍儿悉效宫妆,有蝶蜂黄、花羞、玉让之号。”又据《宋史》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间,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自后宫内群效之,称梅花妆。两句用“宫黄”、“寿阳”两种宫妆形容蜡梅花的淡薄、纤小之美。
“银烛”两句,从花之名与形生出联想。词人由“蜡梅”的“蜡”字联想到蜡烛,再进而联想到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故杜牧的《赠别》诗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他又从蜡梅花形如酒盅,想起这“酒盅”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两句以拟人拟物手法写烛泪惜别,酒盅贮愁,既描述蜡梅,又抒发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记得”两句,回忆旧事。杨铁夫《梦窗词全集笺释》说:“短亭离别之地,暮衙离别之时。上映梅,下切蜡。”两句追叙了昔年的一段离别情。词人将离别的时间、地点、略作点染,引人无限联想。词人这里是说: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豆蔻”两句,承上点出了离别的对象。“豆蔻”,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典故。可见词人怀念的是一位年轻女子。词人对她的怀恋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再见到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陡生两人离别已久,年华徒增的哀伤感。“远信”两句,又以“蜡”字联想到蜡丸封信的典故。言词人远离姬人已久,却音讯渺茫,所写的书信虽然慎重地用蜡丸封缄好,但仍旧很难送到伊人的手中。从此两人天各一方,云山远隔,再难相见矣。
幽栖得名理,双屐转从容。渴涧扪龙乳,荒蹊采鹿茸。
振衣空翠袭,拥树蔚蓝封。不识鸿濛外,苍岚更几重?
昔委荆榛谁起废,今增轮奂不为奢。
微神通力营经藏,经海潮音转法华。
况有紧幫王打供,岂无长者子倾家。
此行非作衣钵计,饶益尤多等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