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孰不有母,鲜能报其恩。
人孰不有弟,鲜能念同根。
汉兴尺布谣,郑有誓泉言。
所以忧世事,永叹鹡鴒原。
缅怀宝善君,生子出孝门。
幼习静室业,实为仁爱敦。
百金买古宅,乃在清溪濆。
堂前种荆树,堂北长慈萱。
时从道园中,驾彼白鹤轩。
再拜母膝下,殷勤问寒暄。
季也一相接,怡然煦春温。
溪鱼识啸歌,乌鸟沽盘餐。
余适登斯堂,吴公有铭存。
阿侄三五辈,削瓜酌清尊。
秩然进退间,礼义何其尊。
嗟今利夺人,骨肉相仇冤。
苍天信可问,薄俗难与论。
猜你喜欢
品高真自广陵来,旧谱空怜壁角堆。
千叶连云如并拥,两枝迎日忽齐开。
诗中相谑何须赠,担上能赊也用栽。
记取今年才看起,醉吟多藉曲生材。
总是溪山不世情,禅心浑觉静中生。斜阳明媚川原迥,野色苍茫草树平。
诗到深秋烟共澹,人来胜境月俱清。游筇从此寻真好,绕岸幽蹊一线横。
潮声忽转石头城,大舍峰高侧耳听。
五百个僧都不会,教他一一侍巾瓶。
雨过却斜阳,虹外远山犹湿。独据槁梧高坐,符北窗风入。
可人嘉树有清阴,蝉噪一何急。倦暑盼秋来,又恐芳时轻戢。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jī)讨黠(xiá)羌(qiāng)。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呵,宝剑,尖利如刺芒,我常拿在手上,爱看它放射耀眼的凛凛寒光。
呵,战马,身披铁铠甲,口衔金络头,多么威武雄壮,我飞身上马,追杀凶猛的敌寇,征讨狡黠的胡羌。一往无前呵,势不可当!
江南八九月,正秋高气爽,边塞的原野呀,早已霜厚风狂。
好男儿,为国效忠,何惧艰难困苦,不惜战死沙场!呵,朋友,让我破开肝胆,掬一腔热腾腾的血请您尝一尝!
参考资料:
1、卢冀宁.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北京市: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46-47页
2、陶文鹏.历代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3-64页
胡无人行: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歌辞内容写边塞生活和征战之事。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芒:物体的锋刃之处。恒:经常,持久。持:保持。
铁骑:披着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骁虏:指凶勇的敌人。金羁:饰金的马笼头。常用以借指马,这里借指精锐的骑兵。讨:征讨,讨伐。黠羌:狡黠的羌人。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破:刨开。
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贯通全诗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诗人从剑起兴,睹物生情,展开联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气概。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使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常厉害,反衬战争的激烈。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这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出语慷慨壮烈。
全诗语言精炼,笔力雄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特别是“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慷慨壮烈,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戎马绝黄流,飞尘暗京畿。竟成王室祸,痛定不忍思。
衣冠半陷没,逃难皆散之。有如水衡君,将命弗顾危。
跃马赤手出,扼隘河之湄。中途被冲突,星夜西南驰。
回头望城阙,夐隔母与妻。半年无家书,欲言涕先挥。
微身亦曷爱,所忧国步隳。仓黄偶不死,定省陈苦辞。
汴水六七月,横泛被两堤。河渠忽中乾,漕挽功莫施。
不劾辄加罪,散秩总厥司。相次下维扬,庀职从六飞。
众人之所畏,远害夫何疑。春来仪真火,鼠辈轻王师。
伟哉马氏妹,贞节不可欺。终焉兵在颈,视死端如归。
何惭古烈妇,事与日月垂。君性根孝友,而不求人知。
方其闻孽初,对客神若痴。茹悲不敢哭,上念亲老悲。
岂惟识者悼,行路犹歔欷。兹畴魏楼功,叙君官甚卑。
几年始见录,孰为公是非。君怀有直气,不为宠辱移。
朝来又骇闻,白简停官资。索马亟往唁,我心有不怡。
君乃笑迎我,喜色见睫眉。曰此造物意,巧以从其私。
舟楫密已办,生具亦甚微。税驾不可必,苟全其庶几。
我贫君不厌,交契管鲍期。去意尚勇决,升斗不足縻。
春风鼓河水,立岸看解维。四郊鼙鼓声,问君此何时。
曹瞒下江陵,江陵正危剧。周郎美少年,气吞江汉窄。
水战得上流,火攻非下策。卧龙东略雄,乌鹊南飞迫。
妖气掩黄星,倒戈回紫陌。鼎足已成形,鬼蜮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