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笠穿云去,便好和云作画图。
猜你喜欢
楚客秋多病,羁心私自怜。各天散朋好,八月见烽烟。
白露寒砧下,青枫过雁前。岂应裁恨赋,写任故人传。
华山渭水秀灵钟,半千嘉运诞英雄。弯弓射杀霸陵虎,用兵髣髴孙吴公。
高郎洒落为元子,天容道骨轩仙风。虎帐趋庭寒剑气,天边结友敦高风。
下帷默与圣贤对,钩深索隐皆旁通。肝肠盘屈叠丽锦,心胸洞彻光玲珑。
文章气力长万丈,那应笔梦生春虹。山僧素有孝基眼,观人虽众无如公。
抵掌快谈恨已晚,区区作别订重逢。君不见浮粟之水清且幽,斩荆拨草君所谋。
我行当作陆沉士,华轩鹤盖期一至。一夜清灯数茗杯,寒山世事两徘徊。
秋风触处无高下,行人畏上越王台。
中和嘉会日,名都肆广筵。华榱荫簪裙,樽俎森盈前。
主宾兴方谐,威仪曾未愆。凤箫密银簧,瑶琴掩朱弦。
众优凑广庭,跰
楼船叠鼓大江流,别驾新开南豫州。四郭春骄罗绮色,向来仙客不知愁。
治乱亦无端,兴戎自晏安。会因千道设,岳拟万年看。
城下盟初合,宫中戏未阑。可怜忠定泪,独洒北风寒。
断岸竹如云,翠色落寒濑。
艇子何处归,应转烟林外。
未与骚(sāo)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lí)族,犹向陶翁觅(mì)宠光。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参考资料:
1、章楚藩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56-157
2、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1-112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正因为。政,即“正”。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黄:指黄菊。
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