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榕挹翠拂双垣,流水相通郭外村。一竹便堪胜谓亩,千花应不羡桃源。
渔樵小径斜通市,鸡犬谁家半掩门。最好风光孤坐处,亭亭海月破黄昏。
猜你喜欢
禁苑茫茫尽日吹,桃红李白祗青枝。唯馀阿醋偏骄妒,不畏封家十八姨。
延陵有淑女,少小住双溪。嫁为俞氏妇,生年才及笄。
奉亲尽色养,相夫道无违。乡党称闺范,德曜本齐眉。
前年涉海上,中馈事优为。次年返故里,井臼独操持。
何天丧所天,病骨常不支。参茸投罔效,鸾凤忽分飞。
虚占熊蛇梦,三索复不齐。留此未忘身,罂罂将焉依。
归家别阿父,有孙弄含饴。堂上拜阿翁,犹子养可资。
安用长独活,忍不去生埋。含泪不能语,愿以生死辞。
一勺鸩羽毒,甘之如渴饥。八月十二日,从容就义时。
同梦九年速,殉身三宿迟。泉台当有路,夫妇唱与随。
我闻阿母贤,捐躯行无亏。又闻其姑沈,赴难视如归。
渊源推所自,根本茁非歧。精诚达地下,默鉴共在兹。
辉煌增绰禊,题表重纶丝。为歌烈妇烈,遍闻浙水西。
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
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榜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
谁言望乡国,流涕失芳菲。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
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
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
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本站。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原文是:“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读‘巨’)秸(读‘街’。)”这实际上是本诗写作动机的一个详细说明。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写给他的两个儿子“秬”和“秸”看,所以我们就用这三个字作题目。“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这两句,显然是在学习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但是,请大家仔细比较一下,就知道张诗在使用文字比不上白居易:一、张诗又是“吹”,又是“射”,何其累赘!二、两个“衣”字,两个“饼”字,两个“忧”字,字重意拙。三、读起来也不顺口。四、而白诗格律整齐押韵,读起来顺口。五、“可怜”二字,突出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六、“衣单”、“心忧”、“炭贱”、“天寒”,全是主谓结构的词组,读起来突出后一个字,非常具体地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表明了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老人不仅不忧自己的衣单,而且希望天气更冷,这就显得更加悲惨了。
钱钟书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邻卖饼儿五更天就“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儿的情状。如果说“不忧衣单忧拼冷”是从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化出;结句的勉励之辞“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则给全诗注入一般积极向上的清风。北邻卖饼儿每五更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
莫论心肝肾肺。休搜南北东西。勿言震兑坎和离。别有些儿奥旨。吸尽江河淮济。星辰日月辉辉。精神气血赴丹池。便得超凡出世。
春风何太急,野水忽波澜。天远孤鸿落,亭虚万竹寒。
田园殊爱静,稼穑久知难。百感逢今日,萧条醉里看。
洪郎不来鱼雁稀,君今岁暮告我归。故人青灯山水屋,游子白苧风霜衣。
时俗俯仰妨道性,圣哲出处存天机。东还石门对飞瀑,卧看寒月投窗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