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瑞应金穰均禹甸,三边洗甲谁言战。关河岂但犬羊奔,郊薮殆将麟凤见。
猜你喜欢
天地钟奇在鄞鄮,代产真儒传衮绣。
明良千载会风云,虎拜万年同国寿。
人才谁不出陶镕,耆旧皆归聘召中。周室中兴由任使,颂声今可继周崧。
岸阔樯(qiáng)稀波渺茫,独凭危槛(jiàn)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9-10页.
河:黄河。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危槛:高高的栏杆。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穷老苦畏事,雅意在丘壑。结茆镜湖上,卒岁安寂寞。
有门常懒开,壁间挂双屩。犹恨未远人,静夜闻城角。
江汉相思山万里,君家少室定西东。年华过去如流水,心事差池似老翁。
一世共争蜗角上,微生多付酒杯中。穷途何必多垂涕,吾更冥冥笑阮公。
衰残无似一臞儒,圣主恩容帝里居。每到传宣陪燕侍,东华门里赐肩舆。
我爱圆明道眼明,简书时复寄鲰生。谈真辨妄输达士,背正归邪笑世情。
且隐骊珠光万丈,奚贪尺璧价连城。穹庐高枕无馀事,静听潮轰北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