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方国小难回袖,不畏秦强欲奏盆。
遥想调琴堂上日,仁风曾使满千门。
猜你喜欢
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
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
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
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帝王城里看,无故亦无新。忍摘都缘借,移栽未有因。
光阴嫌太促,开落一何频。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蕊堪灵凤啄,香许白龙亲。素练笼霞晓,红妆带脸春。
莫辞终夕醉,易老少年身。买取归天上,宁教逐世尘。
少年朝暮钓池傍,嬉戏哦吟送夕阳。却忆子陵台上月,至今千古共流光。
邴生长免归,于陵不求仕。古之贤达士,得失徇诸己。
念此愧平生,屡进忘其耻。不能守田庐,胡为去乡里。
虽云营斗储,力不任纲纪。周任有遗训,吾行固当止。
蕣华不终朝,达生或可恃。
风雨萧萧夕,春寒灯较昏。
茅檐数椽屋,荻浦几家村。
网到江鳞活,沽来市酒浑。
焙衾共结局,一觉眇乾坤。
乌夜啼,朝啼东方白,夜啼林影黑。关河万里天雨霜,月冷夜长眠不得。
乌夜啼,怜尔巢中黄口时。哺腥吞腐羽毛长,母子日日长追随。
一旦离群自成偶,相呼相唤期相守。故雄零落不复知,留得孤雌住衰柳。
柳条萧飒难栖身,梦惊三月杨花春。载飞载止情莫伸,欲去不去愁杀人。
不知挟弹谁家子,暴物伤生苦如此。哀音散入江湖间,老屋破窗灯欲死。
乌夜啼,君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