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唱第千人俊,从军十部贤。
鸡翘迂赐绶,鹢首赴归船。
别思瑶华岸,怀乡玉脍天。
不防宾弁侧,新曲遍鹍弦。
猜你喜欢
重禄轻身日,清资近故乡。因知送君后,转自惜年芳。
远水分林影,层峰起鸟行。扁舟此中去,溪月有余光。
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青云旧路归仙掖,
白凤新词入圣聪。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帆风。
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
雨后桐江木叶稀,坐棠无事枕閒欹。
扁舟几忍严君钓,古壁多逢沈令诗。
夜静好当轮省宿,晓寒堪忆趁朝时。
山城寂寞郎官贵,想对秋风动所思。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词题标明的湘东驿,在南宋时属萍乡县,即现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乡市西。当时是比较闭塞的山乡。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这首小令大约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调任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为广西经略安抚使,越岁之后途径此地之时。此前几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归迁中书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对朝廷用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辞官引退归苏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
上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然而“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继续前行,进入潇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作一个公忠体国的正直官员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没有交待迁官的具体始末,仅从自惊自叹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读者去联想得之。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识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吴故地是那样的遥远。“几时逢故人?”作者此问,充满了怀旧的情思,也反衬出客行的孤寂境况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下半阕首句便发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通篇就这样由境触情,由情而忆,由忆而感,由感而悲,倾诉了远别的伤痛、怀旧的积郁。两阕之间,过度自然,浑然一体。语言朴素明白,毫不费解,却又含蓄曲折,意蕴深沉,称得上是洗尽铅华、反璞归真。说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难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为过分的。
出仕归来义两全,真从髫龀至华颠。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
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
水晶新制宝卮成,冰洁无瑕莹玉明。醉捧纤纤飞大白,是娥端望月轮平。
玄冥作重阴,惨雪纷扬播。冽冽交树风,凛凛侵书舍。
侧闻煖寒杯,欢歌动四座。歌声遏行云,欢呼累长夜。
顾影自生怜,终宵不能卧。万感结愁肠,默默对书坐。
出处两无能,生涯日趋下。忆昨返家门,妻孥令我怕。
悴憔非人形,悬鹑仅掩胯。战慄向我言,口噤艰出话。
室内静炊烟,盎底积尘堁。绕膝黄口儿,苦道腹饥饿。
哀哀哭叫娘,顿足裂衣破。相顾正徬徨,高呼索租课。
婉语丐迟期,嗔怒杂嫚骂。身贫世所欺,非关性怯懦。
此境谁能堪,听者足惊讶。皇天岂不仁,我独遭坎坷。
年衰悲道穷,八口任难卸。炎凉迥分途,馀光耻相借。
逼处实在兹,展转增摧挫。东方日不明,歌钟且未罢。
安得酒如渑,沈湎纵杯斝。既令百情远,又令磈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