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阵穷天雨足低,阴霞不照露盘西。
城高已蔽觚棱凤,水浊先愁独漉泥。
战蚁争封缘暗穴,怒蛙邀轼沸空蹊。
斋窗病枕迷昏晏,只有喈喈托曙鸡。
猜你喜欢
通宵复连夕,其状只如倾。却遣思山者,忽然嫌水声。
好花飘草尽,古壁欲云生。不奈天难问,迢迢远客情。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夜久灯花自吐红,岁华已尽尚飘蓬。
身游百越风波外,路入千山雨雪中。
失马旧知无得丧,拂龟那更问穷通。
懒将今古从头数,几度邯郸梦不同。
今日都无病,沉吟算此生。誓将全晚节,懒复问脩程。
畏事防忧患,收心入老成。近时学康节,更敢竞时名。
反照入闾(lǘ)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shǔ)。
夕阳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古道荒凉,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参考资料:
1、蒙万夫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31-332
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闾巷:里巷,乡里。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无:一作“少”。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从中来。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若能如此,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次句紧承首句,“忧来与谁语”,可是环顾四周,竟空无一人,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随景生。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反照入闾巷”时分的空城,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昔日喧闹的古道上,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这里“秋风动禾黍”一句还暗合了《诗经·王风·黍离》之意。《王风·黍离》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虽无一字言“忧”,而“忧”意早已溢出言外,悠长不尽。
这首诗结构简单,但画面十分生动,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
荡阴城东乔木寒,下马岳祠瞻表桓。怅望公生一洒泪,萧条雨歇独凭栏。
长城道济才无愧,异姓汾阳福竟难。更苦西邻有冤圣,请歌文操慰忠肝。
柳花似梦,莺语初圆,人遇章台下。旧愁萦惹。记曾与,宛转风轩水榭。
金丸抛洒。佯不认、隔年司马。恨无情、惆怅归来,拟碎揉花打。
因记杜陵元夜。有春衣醉宿,肌沾冰麝。重来繫马。
谁提起、昨夜月中私话。扬州梦假。烦寄语、嬉游小谢。
任盈盈、露井倡桃,向粉笺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