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沅江九肋稀,端问学不学。
向来屠沽辈,过眼褐宽博。
如公负奇才,尚隔云津跃。
昔吾先隐君,早识麟一角。
联翩锦囊句,纡余仍卓荦。
千载埋玉悲,孤芳竟谁擢。
别来二十年,历历记前作。
贱子更百罹,素业守弥属。
余辉忽振耀,如获西山药。
清梦到钧天,求音叩寂寞。
中宵对莲炬,何以称光渥。
辱君琼瑶篇,重愧鼠呼璞。
大轴闚洪源,汹涌千涧落。
一洗胸中尘,豁若春云廓。
猜你喜欢
何须百鸟献花红,懒似吾师有祖风。儒释自来曾结社,不妨俱隐小堂中。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乱蕊晚迎晴日暗,疏枝迥映暮山长。
萧然一榻安禅夜,细雨轻风为发香。
去年汪生到云栖,相戒莫翻郎当岭。今年我与翻郎当,始知此山实奇颖。
是日风云气变幻,兼之岩壑势雄猛。云移日影千山来,风入泉声百道冷。
爱此盘旋忘阻折,足虽郎当意驰骋。吾生浪迹讵可量,太华终南有绝顶。
兹山郎当未足道,谁为此名乃予儆。汪生汪生几误君,使我临风发深省。
近西穹帐是青宫,瑞霭祥云晓日红。宝扇初开颜似玉,金舆方驾气如龙。
临行资馆谷,赎得敝裘回。微雪飘长荡,閒云到大坏。
寻幽知独往,望远倩君催。铸剑前徽在,羞称笔札才。
皓首纷如羡壮夫,喧啾群里凤雏孤。功名已许青年得,骨鲠悬知绝代无。
胪韵声声传殿陛,云梯步步接天衢。一经不与籯金换,始信而翁识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