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成真化出,绝险起朱栏。
直下临无下,江城一掬看。
猜你喜欢
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柟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考功携伴爱乌山,晚入京尘泪有斑。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
已孤兼抱离群恨,别舅长怀被酒颜。今日西州凭一恸,几生并在廿年间。
吴帆若飞鸿,千里长风生。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
问处何如答处亲,几人于此眼生筋。兄呼弟应扬家丑,不属阴阳别是春。
庭树晓毵毵,行空马脱骖。
瑞臻平地尺,白见一年三。
照眼花犹散,齐腰话可参。
岑楼寻胜赏,溪泛此何惭。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山郡(jùn)逢春复乍晴,陂(bēi)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春天阴晴多变,此时突然放晴,阳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凉的泉水。
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春雪过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无处不赏心悦目。
参考资料:
1、李雁.新编高等中国语文.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184
山郡:指济南府。其城南多山,故称。陂塘:池塘,此处特指济南城中的大明湖。
郭边:即城下。词句谓城下人家临泉而居。半入城:济南城中有大明湖,千佛山在城南郊,山色倒映湖中,故称半入城。
前两句写济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复乍晴”句,紧扣诗题,“山郡”点明济南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诗的具体形象所赖以产生的节候。续句“陂塘分出几泉清”,表现号称“泉城”的济南最典型的景色。济南城区,有七十二泉分布各处,春来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处处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涌出,泉水分流汇合城内城外,碧波荡漾,随地皆成陂塘。此句炼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丰,故能形成陂塘池沼,这才成其为泉城。
后两句写大明湖清丽纯净的奇伟景象。“郭边万户皆临水”,是描写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带城区的特殊景观。在济南旧城的四沿(即诗所说的“郭边”)环绕着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涌水所汇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观之胜,民户鳞次栉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这是济南胜致。此句“临”字比较关键,它体现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织汇合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形成的美感。最后“雪后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时,山郡济南所见。济南群山环绕,南有千佛山、四里山,北有卧牛山、华不注、鹊山等等,群山巍峙,层峦叠嶂,林木苍翠,钟灵毓秀。环城四顾,山色青冥,美不胜收。清人刘风诰有一联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后”看上去特别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错觉。比“一城山色”的写法,更有别趣。
这首七绝四句纯然写景,不露声色,景中饱含深情,情景交融,极富情致。无论是“逢春复乍晴”的好天气,还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蕴着诗人对济南初春的审美喜悦,流荡着一种迷恋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