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昨日之日嗟可忧,群山积雨漫溪流。行人两两相负过,虽有桥梁如拍浮。
南归童仆皆贾勇,阔步岂顾川无舟。狂澜更与人争力,一跌性命甘长休。
乘险徼幸乃无患,作客如此真何求。今日之日却优游,青天挂幕阴霾收。
朝阳透射鸟乌乐,宿潦平帖蛟龙愁。新花芳草色鲜莹,时而殷红垂石榴。
风景清旷亦可嘉,旅衣酸寒马足羞。冈原渐高沮洳少,此行应快无迟留。
猜你喜欢
昨日之日梦可追,今日之日愁能迟。日之授谢亦何有,但莫令吾忠信亏。
但莫令吾忠信亏,家山北斗身海湄。脍鲸斮蛟既不得,虾虫腥咸安用之。
难将短发留长恨,山中好在鸡黍期。有船载书复归去,高谊解释幽林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lán)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草一作:芳)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参考资料:
1、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1-75.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宿雾初收雨过檐,侯门池馆绿阴添。波间香饵金鳞出,叶下黐竿翠羽黏。
谩遣易牙调异馔,不教扶朗识生盐。酒阑夜色清如水,露滴松稍湿老髯。
辉辉短景不能春,照我贫屋亦复仁。
虞渊道远寒云屯,羲和愁思陨厥轮。
君不见志士憔悴甘贱贫,块处屋漏含悲辛。
重堂温室颠醉昏,悠悠苍天彼何人。
今日胜元日,江天乍放晴。呼瓶汲井水,煮茗待门生。
山鸟鸣将下,桃花暗复明。所嗟人易老,况复岁华更。
几度峰头对暮曛,幽寻不惮往来频。为披榛莽求遗迹,独向烟霞吊隐人。
漫稿至今传逸调,深林在昔著间身。遥遥千古谁为侣,冲晦先生可结邻。
垂翅东隅四五年,不知何日遂鸿骞。
传书燕足徒虚语,强学山公醉举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