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茶瓯纱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云门外有红尘。
猜你喜欢
新竹修修绿覆墙,读书门外亦阴凉。道人清福不肯受,却入西山看夕阳。
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平山栏槛(jiàn)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前通:樽)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
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千杯。
年轻人,趁现在赶快行乐吧,你看我一把年纪了,都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参考资料:
1、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5-87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千钟: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只应根下千年土,曾葬西川织锦人。
东田水决西田流,十日雨汁少日休。勿厌唾金夜缕缕,准拟炊玉秋浮浮。
我欣清肠免牛吼,坐快赤子非鱼头。社鬼豚蹄政浪得,使君端是监河侯。
秋掩重门里。坐西窗、联床剪烛,良宵能几。去日匆匆苍狗幻,尝尽愁中滋味。
恨四壁、埋忧无地。蓦念光威分手日,到那时、忆著归宁未。
人一别,便千里。
名山著述成何计。叹年来、东涂西抹,半供游戏。女伴过从元不少,眼底纷纷弱绮。
算谁是、闺中知己。我有吟情抛未得,更怜卿、骨相都寒矣。
一灯灺,浩歌起。
为郎日赋诗,小谢少年时。业继儒门后,心多道者期。
晚回长乐殿,新出夜明祠。行乐西园暮,春风动柳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