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凭高欲验晓云黄,东际红光见太阳。
便觉池芹春滟滟,俄惊檐竹画琅琅。
君师百拜恩难报,文史三冬志未偿。
吾道千钧悬一缕,愿同绣线日添长。
猜你喜欢
三历推周正,今当七袠开。
不应嫌老迫,更用著愁催。
酒竭倾浑滓,炉残恋暖灰。
故园归去好,移树及春栽。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dì)萼(è)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qiǎn)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
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
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参考资料:
1、李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04月第1版:第274页.
日初长:指冬至之后,白天逐渐由短变长。剑南:这里指蜀地。因在剑门关以南,故称。
青袍白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金谷、铜驼:邵注: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非故乡:金谷铜驼,洛阳皆遭乱矣,物是人非。
棣萼:以比喻兄弟。
愁极:意为愁苦极时本欲借诗遣怀,但诗成而吟咏反觉更添凄凉。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愔愔云气绕江城,至后寒轻讵可凭。
两日南风将雪信,床前蝙蝠夜翻灯。
故国一阳后,幽栖三载馀。尊前鳞运改,镜里宦情疏。
荣达随宾戏,文章愧子虚。河阳惟有拙,岂敢叹閒居。
味凄然。以其号孤篷,嘱余赋之。
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
仲蔚门墙蓬*满,幽居不用声华。丑妻恶妾胜无家。学须勤苦就,富贵岂天耶。鼻垩未除斤未运,相望咫尺天涯。芹溪犹有折残麻。此心终莫展,迟汝对岩花。
龙马千年会,崧高万古神。负图曾翊圣,间气又生申。
颖拔元无敌,清修况绝伦。生来近日月,龆龀上星辰。
怀橘休前辈,探镮秪后身。早承金马诏,竟冠玉堂宾。
讲幄时沾醉,宫坊数赐珍。文章班马则,道术孟颜醇。
绝艺邕斯上,高情颉籀邻。一挥惊霹雳,只字破风尘。
绚练王侯宅,苍茫海岳滨。幽劖光沕窟,巨榜照嶙峋。
星灿将军碣,云垂学士珉。崖题半吴楚,墨刻遍斋秦。
振鹭天衢丽,登龙野服臻。诸生弥济济,夫子益循循。
江汉谁堪濯,桃梅自有春。空传马融帐,真慕介休巾。
忆昔逢先庙,援公辅大钧。至人虚密勿,君子以经纶。
商鼎调和切,虞庭吁咈频。八方生气象,万物荷陶甄。
日晏离黄阁,鸡鸣侍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