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
云影恰如衣暂薄,月华那得扇长圆。
清泉冷浸冰盘果,嘉树香笼宝鼎烟。
想是高楼风更爽,玉人闲按十三弦。
猜你喜欢
溪泉溪树满春青,写入桃源翡翠屏。杨子风流那可得,为渠安个铁厓亭。
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
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
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
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安得携手俱。契阔成騑服。
我从团柏历山岐,秀绝唯于熊耳知。芳草经年被重席,轻云无日展时旗。
羊头有黍名终俗,壶口称关类亦卑。何似半天留鹤驭,此来凭轼与仙期。
汉帝徵贤日,长卿入洛年。祇应乘遘会,非敢薄云烟。
万里辞亲苦,连枝恋弟偏。稚儿犹解别,诸友亦相牵。
送送临江浦,迢迢望斗边。风尘双剑里,云树一杯前。
兔影分行帐,鸡鸣理去船。寒灯投夜宿,孤桨入云穿。
旅食凭兄在,长途仗仆怜。过邦非土俗,度岭异山川。
腊去年应改,舟移月几圆。微名如可就,重聚小阳天。
碧峰列似屏,澄江渟如镜。镜心入屏影,华缛隐空净。
当此系我舟,自然惬幽性。散步聊俯仰,移情始讴咏。
静夜已堪怜,圆辉矧方盛。
北阙(què)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shuò)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yuè)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0-92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不报:不批复;不答复。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不登:歉收。登:丰收,收成好。
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遇”也。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说:同“悦”。
济人:救助别人。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徒尔:仅能如此。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此处泛指权贵。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
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树密秋容淡,江深暮景閒。日斜人不见,惟有钓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