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湖水碧动晴天,独树花明簇暖烟。小白肥鲜堪馔玉,嫩黄新韭不论钱。
田园芜没从儿懒,杯酒淋漓任客颠。四海奔驰压尘俗,百年萧散爱林泉。
猜你喜欢
笑逐邻翁乞午觞,酒阑随意散林塘。双禽自睡青苔巷,一杖惊飞翠竹墙。
雨过乍如潘岳圃,花开仍似杜陵庄。春风旁舍悭行乐,何用天涯忆故乡。
自闻贼报离扬州,准拟春来泰出游。所恨溪山最佳处,不容老子便归休。
闻道连阳戍,重围战未休。故人能眺啸,应得展戈矛。
义在皇天近,时危四海浮。不知天下士,何处问金瓯。
获竟原野旷,犊行秣长陂。远峰夕照尽,孤鸟西飞迟。
天风泛高雾,烟树含尉滋。故友适相见,离居惊鬓丝。
素怀未及展,惆怅临路岐。彼此各寄寓,东西会何时。
岁晚霜霰盛,勖君松柏姿。
一曲池台半畹花,远山如髻隔层纱。南人作客多亲水,北地无春不苦沙。
熟马惯行溪柳路,山僧解点密云茶。满川澄月千条缕,踏踏苍波过几家。
海色残阳影断霓(ní),寒涛日夜女郎祠(cí)。翠钿(diàn)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落日残阳的余晖映在海面上,贴着涌动的浪涛,成为一段虚渺的霓虹。冰冷的潮水日夜拍打着姜女祠下的岩石,庙中孟姜女雕像的盘髻上已经结满了细密的蛛丝和尘埃。
登上高耸的澄海楼眺望远处,望夫石至今犹在,且在那里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参观游览时写下的观感题诗。六王毕、四海一的大业,恍然做了一场大梦,而秦始皇也旱已作古,他的英姿已长眠于地下。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36页2、(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63页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姜女祠:又称贞女祠,在山海关欢喜岭以东凤凰山上。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被强迫修筑长城,一去几年音信全无,她不远千里去送寒衣,却未找到丈夫。她在城下痛哭,城墙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姜女祠就是为纪念她而建,相传始建于宋,明代重修。断霓:断虹。谓残阳倒映海中犹如一段彩虹霓,副虹为霓。女郎祠:即姜女祠。翠钿:用翠玉制成的首饰。
澄海楼:楼名。在河北省旧临榆县南宁海城上,明兵部主事王致中建。望夫石:在姜女庙主殿后,为一巨石,上刻有“望夫石”三字。相传为孟姜女望夫之处。留题:参观或游览时写下观感、题诗。“六王”句:六王:指战国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祖龙:指秦始皇。
上片写姜女庙的凄凉与冷落。“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词因景而起,落日残阳挂在薄薄的西天,余晖映在海面上,贴着涌动的浪涛,组成了一段虚渺的霓虹。冷冽的潮水不辞疲惫,姜女祠里日日夜夜听闻浪涛拍打礁石的动静。纳兰所处的时代距那痴情哭动长城,投海而死的孟姜女的年代已去甚远,汪洋与孤守的祠堂桕望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所以“翠钿尘网上蛛丝”,庙中的孟姜女,盘髻上的翠翘金钿依然网上层层细密的蛛丝与尘埃,翠玉光鲜的着色随着女子投海,一同沉没在历史长卷之中。姜女追随爱人而去,光鲜的历史随时代终结而去。
下片抒发自己的感怀,情蕴景中。“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立于澄海楼上眺望苍茫之景,望夫石一如往昔等待之妻,坚守于南宁海城上。传说孟姜女当年苦等丈夫不归,几番立于此地守望远方,又抱寒衣远赴寻找爱人,久之于此化为望夫之石,从此不论风雨部将停留于此,等候一个归期。归期无尽,望夫石伫立至今,已然可见文人墨客参观游览时:写下的观感题诗,点滴墨迹都是岁月流淌的痕迹,随着这长久坚守在此的石像一同见证历史长河,流淌不息。一转眼,“六王如梦祖龙非”,纳兰感叹,六王毕四海归一的大业,恍然只如梦了一场,悄无痕迹,秦始皇的英姿也业已长眠于地下。
这词词题为“姜女祠”,写尽壮闹之景,博大之感,但事实并非单纯纪游之作,而是借游此庙发往古之幽思,批判残酷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抒今昔之感,欲抑先扬。全篇深厚别致,感慨良深,意蕴悠然,是不可多得的咏史佳作。
李谟美梁州,独孤生窃笑。声既杂夷乐,叠复误水调。
区区许云封,女子称商肖。天宝小部乐,能使玉妃釂。
论竹取云梦,不老不可少。七月望一周,生伐以此料。
韦郎衒名管,半曲裂数窍。风流渺无继,是子差可教。
安得君山翁,渔艇巴陵道。擪捻三五声,万籁发天妙。
清音彻四山,猿鸟惊飞噭。大管藏合拱,直俟元君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