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芙蓉城北君山隈,长江东下何喧豗。金沙淘尽太古雪,岷涛万里从西来。
我登绝顶尚残醉,眼前惶惑不可记。远送斜阳起暮寒,触拨苍茫万古意。
因记当年楚相老,而今冢上空秋草。珠履三千安在哉,满山叶落西风扫。
十二银山春复秋,风光仍似旧时好。松风亭上促膝观,欲仿枚笔只汍澜。
猜你喜欢
山下苍江山上楼,春申不见使人愁。三千珠履今何在,江水汤汤日夜流。
君山突兀江清空,白云飞尽高人胸。我来绝顶一驻足,四望如在云之中。
天与长江一色齐,春申墓侧草萋萋。梅花千树香何在?剩有残碑留古题。
危亭高耸在其侧,石破天空樵不识。坐视沧溟日夜流,神龙出没浑难测。
石湾二岛夕阳斜,遥遥直映马驮沙。乱帆飘忽天无际,直抵金焦眼界赊。
南徐北固一线浮,波清万顷接瓜洲。回望尘海皆龌龊,何当更上一层楼。
雪後闻君策马蹄,长缨自请系撑犁。
光华剑佩伊吾北,弹压风涛瀚海西。
汉苑秦关愁外眼,边花寒月醉中题。
归来听履星辰上,谁道淮阴假镇齐。
疏封细柳彻侯条。白马青丝共踏摇。衔得杨花窠里住,一肩风月送前朝。
兴废非偶然,当年事犹昨。只今久沦灭,屈指频惊愕。
废池春草封,古蔓残碑络。青山独无恙,空翠向人落。
我欲共素心,卜此山居乐。回念山中人,高风久不作。
俯仰竟茫茫,斜阳没村郭。
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四维八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