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别后琴声各一方,梦回千里忆传觞。官贫案牍逢多暇,人远音书望转长。
粤社诗才推俊逸,汉家治行继循良。等閒纵目云山外,宾从无由托郑庄。
猜你喜欢
闻道楼居好,翚飞百尺余。
箕裘能袭旧,丹雘遂如初。
生理万钟粟,义方千卷书。
家声将益大,车马炫门闾。
甸隔金陵迥,天流银汉斜。江山回帝宅,牛斗上仙槎。
拔擢符台始,声名礼部遐。行看好春色,留赏旧京花。
冬卿怀绂行清秋,又送两卿归作州。
寄声三州之父老,从今安用思故侯。
朝廷择守重於昔,亲擢名卿畀华职。
两卿更是敭历深,元把麾来复麾出。
双骑紫马去朝天,羁金络月凌虹烟。
逡巡似惜锦障泥,忽流欲渡不肯前。
好官岂为多荣禄,两卿这归得吾欲。
昨夜流星声撼屋,光芒照人不成宿。
起看北斗行云端,驱策四运无停鞭。
劳穿上透多风寒,九州霜露方漫漫。
人间分位各有制,行得一分一分是。
两卿去矣吾亦归,多为天公怜赤子。
每逢佳处辄安跧,及到清居半日悭。晓壁撼钟云离石,夜泉洗钵月摇山。
人生能作几时客,林下都无一个闲。不信试看题壁字,明朝多是马头还。
酒熟共谁饮,所招在比邻。彼此互往来,情如骨肉亲。
上交易流谄,勿宜邀贵宾。虽与暂殷勤,反面终路人。
何如东家翁,朴实乃天民。所言易轮胆,开口见天真。
痛饮不辞醉,笑落头上巾。老死在醉乡,安知贱与贫。
不随草木腐,岂必绩麒麟。
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
惟有马当山上客,死门生路两相忘。
芙蓉金菊斗馨(xīn)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yàn)来时,无限思量。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参考资料:
1、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29-30.
2、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20-221.
3、费振刚主编陶尔夫杨庆辰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24.
4、曹宁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二: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51.
芙蓉:荷花;金菊:黄色的菊花;斗:比胜;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天气:气候;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红树:这里指枫树;间:相间,夹杂。
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碧天:碧蓝的天空。茫茫:广阔,深远。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思量:相思。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