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岁暮不知何处宿,深山雪底共围炉。不因满眼儿孙好,那得孤身伴老夫。
猜你喜欢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chán)潺。可怜仙侣剩浓欢。黄鹂(lí)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yǐ)栏干。紫箫(xiāo)明月底,翠袖暮云寒。
武陵溪:泛指清静幽美,避世隐居之地。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青鸟:《山海经》中西王母所使之青鸟。后来借指使者。
紫箫:紫色箫。戴叔伦《相思曲》有“紫箫横笛寂无声”。
此词抒情气氛极浓。武陵路上,依然桃源流水。仙侣去后,留下绵绵相思。虽然黄鹂惊梦,青鸟唤春,而旧游安在!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眼前唯有苍烟一片,荒山横目,玉人何处!结尾两句,情思缠绵,余意无限。通篇情深意挚,曲折婉转,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王冕(miǎn)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ī)田者。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láng)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元史·王冕传》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本站。
牧:放牧。陇:田埂。窃:偷偷地,暗中。辄:总是(常常)、就。或:有人;有的人。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挞:鞭打。曷:通“何”,为什么。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潜:暗暗地、悄悄地。执策:拿着书卷。旦:早晨,天亮。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心神安适。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戴豸却驱鸡,东南上句溪。路过金谷口,帆转石城西。水树连天暗,山禽绕郡啼。江人谙旧化,那复俟招携。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边祲昏高柳,爟火照离宫。明堂发三令,勾陈集五戎。
素扇麾全月,朱旗引半虹。虎落惊氛敛,龙城宿雾通。
击钟张大乐,置酒宴群公。关山无复阻,车书方大同。
城丘焕朝景,郊甸熙春阳。谁能不行游,及尔聊徜徉。
华栋敞中园,珍潭注方塘。惠风翼嘉殖,时鸟流音翔。
岂伊丹卉间,而有修干苍。靡迤既徐步,萦纡亦深藏。
忆与仁里亲,攀翻玩幽芳。抚迹已成故,斯人安可亡。
前洲起新涨,远岫收残光。凭槛久怅望,江云眇何长。
翠萝牵恨引丝长,黄叶将风战晓霜。莫怨一枝栖未稳,上林春树近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