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落落当途南宋台,行人过此重徘徊。棹歌古渡寒潮落,菼老荒洲白雁回。
粉黛尽随花幻变,青山空锁雨崔嵬。偏安事业能多少,却爱般游壮志摧。
猜你喜欢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zhěn)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
不知不觉地沉沉入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经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到达江南了。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78.
洞房:深邃之房。而不似习见的“洞房花烛夜”中与新婚有关。司马相如《上林赋》:“岩宎洞房”。集解郭璞曰:“岩穴底为室潜通台上者。”洞房,一作“洞庭”。故人尚隔湘江水:此句“故人尚隔”一作“遥忆美人”。《文苑英华》及《全唐诗》均作“故人尚隔”,据此则当指朋友,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但《河岳英灵集》等多种古本作“遥忆美人”。
江南:即作者所思念之人所在的湘江之滨。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很是暧昧。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此诗写法独特。洞房忽起春风,极反常。然梦中春风,则合理。梦中千里寻人,可见思念之深切。所谓夜有所梦常因日有所思。因为是梦,所以能片时行尽千里。此所谓“反常合道”之巧思。
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诗的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几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很多人都有这种生活经验,诗人在这里对这种经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轸翼回天象,山川壮帝都。汉江元入楚,淮树半侵吴。
仙梦游三岛,渔舟忆五湖。纪行多赋咏,千里寄封胡。
九载分违几日同,铜章又过浙江东。芝田吏隐常看鹤,山邑官闲早梦熊。
囹圄屡空知讼简,囷仓相继喜年丰。传闻江上风尘息,相国宁忘幕府功。
柏梁新宠盛。
长信昔恩倾。
谁谓诗书巧。
翻为歌舞轻。
花月分牕进。
迨草共阶生。
接泪衫前满。
单瞑梦里惊。
可惜逢秋扇。
何用合欢名。
古寺老柏下,叟货翠玉罂。
兽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
虚能一勺容,色与蓝水并。
我独何为者,忽见目以惊。
家无半锺畜,不吝百金轻。
都人莫识宝,白日双眼盲。
欺味成家,悭贪积富,静言独坐思量。养他数口,罪孽自家当。
催促光阴似箭,才青鬓、容改衰苍。百年里,谁人尽数,兀兀谩罗张。
身强。闻早悟,知愆悔过,速改行藏。向闲中细细,增福消殃。
更有高明大志,抛缰锁、物外飘扬。修行好,游山玩水,日用爇心香。
飞泉五色映花梢,秋色观前看玉豪。花落空中和月冷,树当湿处见云消。
依依雨气侵萤火,一一水纹生鹤毛。几度下帘山影动,卧看红日到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