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尽湟中路,秋风促宦程。
佩刀辞佐郡,分虎已专城。
积石攒云起,洮河近郭明。
羌戎亦赤子,休使塞烟惊。
猜你喜欢
芦花深泽静垂纶(lún),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pàn),不曾逢著独醒人。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2、蒋郭雄,舒萱选注.历代垂钓诗选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67
纶:钓丝。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旁边。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雨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要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花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中,风来苇曳,鱼去纶摇,而一个“静”字反衬出了渔父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心态。
第二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月夕烟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雾。由于夜钓和雾钓时能见度较低,垂钓肯看不清鱼漂,所以此句暗示渔父技艺高超。又由于所写时间是夜间,所以此句也暗示渔父昼伏舟中,离群索居。渔父隐逸自处,已非一日,而是“几十春”,彰显了坚定的意志和脱俗的境界。明儒杨慎《临江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此格局相类,因置于《三国演义》开篇而脍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记叙。秋冬岸边,喃喃自语。横舟独钓,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醒人”取自屈原的《渔父》,文中三闾大夫屈原解释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未逢拔俗之士,说明他自己深悟归隐之道;老者向作者诉说岸边际遇,也暗示作者自训为世外高人。
这首诗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於下地能取友,人已两无偏。
立行有如此,前修宜比肩。
吟情近风雅,胸次着林泉。
愧我全迂避,交游又十年。
薰风拂晓度长堤,堤上双红捲使旗。楼影与天俱在水,岸沙经雨不成泥。
他州半落青山外,别浦遥分翠浪低。渡口神螺谁复识,江空应只月明知。
三十九年弹指閒,居然无恙只青山。一双镜影髭凝雪,九月枫林叶坠斑。
旧恨冰轮消兔阙,故交雪涕吊渔湾。爱君步履轻如鹤,独向苍天乞老閒。
合殿风和碧柳丝,嘉禽色占锦纹奇。兼呈五德灵鸡绶,倒挂孤桐小凤仪。
无数天机临谱绣,有时人语出花枝。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
渊明酒以逃,陆羽乃茶癖。千载两高人,同心不同迹。
山人鸿渐流,有具随我适。采新试名泉,吾山屡为客。
水火自成功,居然得真液。细啜对山僧,永此风月夕。
山人竹为垆,曾赏王友石。九原谁起之,邀君共坛席。
泉流茗复春,山人眼长碧。我歌柴桑词,把酒一浮白。
雨涩风悭,双溪閟、几曾洋溢。长长是、非霞散绮,岫云凝碧。
修禊欢游今不讲,流觞故事何从觅。待它时、水到却寻盟,筹输一。
燕舞倦,莺吟毕。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绿皱,小荷争出。
童子舞雩浑怅望,吾人提笔谁飘逸。记去年,修竹暮天寒,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