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中冰雪惯曾经,百岁长存铁石心。江海萧萧风雨夜,倚窗祇听老龙吟。
猜你喜欢
高堂素壁无纤埃,上有老柏参天来。
铜柯旁奋龙爪出,密叶暗拥玄云堆。
江干水落见白石,小竹无声弄秋碧。
君不见剑峰低空绝行迹,诸葛祠前二千尺,霜皮溜雨苔花蚀,至今父老犹能识。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十六七岁的小姐在后花园内,见到两只蝴蝶结伴儿嬉戏,互相追随。她肩靠着粉墙,不住用手抹泪。吩咐丫鬟:把它们赶走,到别处儿去飞。
本站。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
老屋数十椽,下湿上又破。无端野狐精,昏夜入为盗。
窃我三重毡,目之为奇货。持以献朱门,曰此堪媚灶。
自余失此物,志意不少挫。苦节凌岁寒,羞颜薄时好。
命义守大闲,潜深仍伏澳。客从北方来,特以吉语告。
旧物将见还,前甑元不堕。余笑与客言,的有此说么。
孔光坐广堂,当局已昏耄。余尝对天仗,正色数渠过。
其心不能容,未免含疾媢。石显在宫闱,威福弄幽奥。
余又疏击之,见面定渠唾。其术方盛行,及此必图报。
客乃宽余心,少安谨勿躁。圣主赦宿愆,仁恩等天帱。
昭相爱善类,德量如海大。谗者害莫成,匪伊毡自到。
未几符其言,客喜相问劳。劝客勿为喜,我且为时悼。
米石三十千,杭人死饥饿。敌寨七百里,淮人共斩剉。
窖雪飞无留,融风扇炎燥。潮汐来无时,民庐陷泥涝。
旱魃肆陆梁,妖禽辄鸣噪。殒星光射人,雨雹威尤暴。
地轴疑翻腾,乾文讶颠倒。昔余出硬语,万死敢一冒。
廷臣诮云狂,相国嫌愈傲。不幸期年间,前言多践蹈。
今居山泽中,日向苍穹祷。一愿雨旸时,田畴足粳
山中一夜雷,十日流未歇。况乎雨九州,膏泽周穷发。
上天生英才,乃为斯民役。功业贵及时,岁序如过客。
使君出相门,贤声存楚越。宁期庾亮楼,却对珠江月。
天镜八张弦,尧蓂十开叶。耕锄托乐郊,祝颂非昕夕。
愿扇太和风,疲疆日繁息。再纪神爵年,仍升凤皇阙。
深深惟使君,草草学田舍。
持此归与心,随时自潇洒。
一片云飞雨趁来,常年此候捷如雷。满天尽黑都吹散,俄顷还明又复回。
准拟却无真失望,等閒易有竟难猜。化工若念农辛苦,早赐倾盆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