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遇着艰难须用心,毋令放下便沦沉。此关若得千里透,信有人间百鍊金。
猜你喜欢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jiā)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wú)烟荻(dí)。
独自在浙江楼远眺,满耳传来的都是哀怨的胡笳和笛子声。好像宫廷的乐工.还在演奏,幼帝此时却已经被俘虏到遥远的北方。
高贵而柔弱的海棠被人侵者如狂风暴雨般摧残,还怎能经得住风雨。回首望向临安,已经是获叶瑟瑟,烟雾缥缈,一派荒凉了。
参考资料:
1、丁炳贵编著.婉约词与豪放词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424页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梨园:指宫廷乐工。那人:指南宋的幼帝。天北:遥远的北方,指大都(今北京)。
海棠:一种较名贵的花木,我国古代词人常用它来比喻高贵而又不幸的人。在本词中,作者用它比喻南宋君臣,也包括作者自己。华清池:今陕西西安临潼,这里借指南宋统治者灭亡前在临安的游乐之地。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种极度悲怆的气氛,作者登高远眺,看见大好河山惨遭蹂躏,心如刀割,耳边又不断地传来阵阵哀怨的笳声和笛声,更让他感觉悲伤。
下片“海棠”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宋君臣横遭洗劫的惨痛经历。入侵者就好像狂风暴雨,摧残了高贵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愤不禁。最后“回首”二句,以低回哀婉的笔调倾吐了一个爱国志士对故国故君的无限眷恋:原来那繁华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凉,再也不复往昔景象。这种沉重的分离之悲为这首词涂上了一层浓浓的凄惨色彩,展现了一首祭奠南宋亡灵的沉痛的挽歌。
全词写出了作者对被掳北上的幼帝与太后的怜念,及痛悼南宋的灭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之情。
征鸿天外。风急惊飞退。云彩重,窗声碎。初凝铺径絮,渐卷随车带。凝望处,巫山秀耸寒相对。高卧传都会。茅屋倾冠盖。空往事,今谁在。梅梢春意动,泽国年华改。楼上好,与君浩荡浮银海。
狐裘毛氄凋,不及绨袍良。八珍寡调燮,反逊饼酩香。
庸夫侈外美,争效时世妆。试之利害涂,束手愁伥伥。
风刀刺肌肤,悔不谋蚕桑。掘井不及泉,何人恩渴羌。
流俗苦浮沈,君子蹈其常。
修竹弹蕉费绿章。谣诼蛾眉自伤。兰芝应未妒都梁。
酒边时送吓人香。
倾北斗,嫁东皇。一夕催成闹妆。呼龙招鹤护瑶窗。
尽从花国斗芬芳。
朴住虚无撮住空。岂分南北与西东。丹砂只在笑谈中。
性命不由天地管,一声珍重别山侗。羽轮飙驾赴蓬宫。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谨将醉眼著繁边。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满空明月四垂天。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一水划山入,万树围如屏。树杪露佛屋,倒影临波清。
栖霞山畔草,直到门前青。不信岩花发,六月犹啼莺。
山深无夏春,日夕凉风生。野花烟外飘,随风落檐楹。
闲鸟学书声,遥答流泉鸣。天香何处来,寻之了无形。
时有樵夫至,带雨叩柴荆。坐久客亦返,携得秋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