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困穷拂乱力难胜,天意分明增不能。思到此心收敛处,聪明睿知自然生。
猜你喜欢
墙有茨(cí),不可扫也。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xiāng)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9-90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1-92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中冓: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所:若。
襄:除去,扫除。详:借作“扬”,传扬。
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读:宣扬。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齐女)不守妇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国人民的颜面与心灵。
全诗一唱三叹,在反复重复的数落中,一层层加深着对这一宫廷丑事的批判。在结构上,叠咏而意义递进,无论在内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层深过一层,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诗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写墙茨之延伸愈来愈长,几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实际上是比兴卫公子顽与其父妻私通已经到了无耻糜烂、昭然无忌的程度。诗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详也”、“所可读也”,表明人们对这种宫廷丑事的议论,在一步一步的升级,几乎已经尽人皆知了。诗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长也”、“言之辱也”,写人们对于这种宫廷丑闻的感情态度,由丢脸、气愤到感到耻辱,真有一人之祸,祸及国体的感觉。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
箕踞藜床岸幅巾,何妨病酒住湖滨。
驾风浪作连三日,扫地花空又一春。
乐事清宵当秉烛,畏途平地有摧轮。
颓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姑蔑城南问烂柯,篮与踏翠晚来过。
岩前云拥杉松老,席上棋敲日月多。
四序秋光浮澹荡,半空钟韵绕嵯峨。
仙人去后余残局,风雨山深长薜萝。
伥鬼跳梁久,群雄结构牢。天机不可料,世网若为逃。
白骨丁男尽,黄金甲第高。阊门隔九虎,休续楚臣骚。
日月如惊鸿,归燕不及社。
清明气妍暖,亹亹向朱夏。
轻衣颇宜人,裘褐就椸架。
已非红紫时,春事归桑柘。
空余车马迹,颠倒桃李下。
新晴百鸟语,各自有匹亚。
林中仆姑归,苦遭拙妇骂。
气候使之然,光阴促晨夜。
解甲号清风,即有幽虫化。
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闲暇。
幸蒙余波及,治郡得黄霸。
邑邻陈太丘,威德可资借。
决事不迟疑,敏手擘太华。
颇复集红衣,呼僚饮休暇。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
寄我五字诗,句法窥鲍谢。
亦叹簿领劳,行欲问田舍。
相期黄公垆,不异秦人炙。
我初无廊庙,身愿执耕稼。
今将荷锄归,区芋畦甘蔗。
观君气如虹,千辈可陵跨。
自当出怀璧,往取连城价。
赐地买歌僮,珠翠罗广厦。
富贵不相忘,寄声相慰藉。
坤德首爻殷八索,娲功缵烈古三皇。未央前殿莺花丽,会庆新宫日月长。
七校旌旗排建礼,六宫珩佩出昭阳。九重备敕尊亲典,冠冕鹓鸾捧寿觞。
百尺楼头任骋望,参差远树稠。断云螺髻,斜阳鸦背,更豁双眸。
芳筵黄菊,满酌频斟,宾主风流。珠帘捲,把银筝徐炙,玉斝频浮。
优游。秋高爽阁,人生行乐复何求。餐英骚思,题糕逸兴,彩笔赓酬。
画檐凉月涌,爱清光、欲去还留。荡归舟,渐縠纹溪暝,亚字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