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止时行任自然,离离香稻小春天。微踪何足符佳梦,自是民彝笃好贤。
猜你喜欢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láo)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wǎn)娩(miǎn)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参考资料:
1、吕观仁.《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163
2、韩格平.《苏轼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02
3、秋枫.《婉约词》.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67
4、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八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318
5、王曙.《宋词的故事》.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71、73
春庭:春季的庭院。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摇荡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半落:微微低垂。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秋光:秋月。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不禁离席,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时他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冶容丽质世鲜比,择对年少风流子。并栏观鱼双戏水,妾心郎心誓如此。
一朝结束万里行,东欲到海西到秦。醉中慷慨跃马去,出门十年无信音。
或传淫荡归不得,或传已作泉下客。郎兮郎兮奈若何,恨泪彻夜孤枕滴。
君不闻莺莺锦字寄西游,玉环綵丝意绸缪。郎心忍向他人笑,下床徒自为郎羞。
又不闻盼盼樽前小垂手,燕子楼深情独厚。岂期红粉遽成灰,怨句空吟三百首。
虚阁凭湘簟,客心秋夜长。天光霁生白,江雾晓凝黄。
堪断砌虫切,风高南雁翔。浮生易衰谢,何必计行藏。
此景仙源石洞幽,潺湲岩壑韵悠悠。黄花两岸笑人懒,野鸟数声唤客游。
坡上松涛鸣复隐,林间霜叶坠还留。凭高一望天涯阔,万顷江山总是秋。
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争得黄金满衫袖,一时抛与断年听。
病来喜无事,多卧竹林间。此日一相见,明朝还掩关。
幽人爱芳草,志士惜颓颜。岁晏不我弃,期君在故山。
山童携竹杖,支我步城头。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
江波荡太阳,万顷金色浮。土人不识此,我可专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