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蒲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猜你喜欢
羊祜折臂为三公,英布之相黥而王。
富贵真可爱,体肤不敢伤。
刘安升天守都厕,长房学道须食粪。
神仙诚可慕,臭秽那可近。
驷马高盖未易求,水银黄金况难信。
我亦不愿承明庐,我亦不愿蓬莱山。
但愿觳{觳殳换束}耕田间,种秫酿作九霞丹。
秋风两鬓不须绿,日饮时可朱吾颜。
山花山鸟自歌舞,醉听松风牢掩关。
用世之士笑我拙,出世之士怜我顽。
冕裳不著虽共蓑笠老,露霓易过安得岁月还。
那知我复笑尔还尔怜,千秋之后高台曲池在何处。
六鳌之侧岱屿员峤俱深渊,兹论犹日茫昧然。
华亭鹤唳却听不可得,单豹遇虎所养安得全。
唯有饮酒之乐不可言,所以达士不与醒者传。
七弦五弦角奏,一觞两觞羽行。
且乐眼中人聚,莫忧头上天倾。
天孙一夜停机暇(xiá),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天上的织女这一晚不再织布,暂停了辛劳,人间却有千家万户忙着向她乞巧。想牛郎织女互诉一年的心事,悄悄话一定不少。七月七日佳节好,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
本站。
天孙:织女,传说为天帝的孙女。乞巧: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向月穿针的风俗。三郎: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
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都是节日,真是有趣的巧合。元代的民间散曲家注意到这一点,作了同曲牌的组曲分咏它们,本篇就是其中的一支。既然是分咏,就必然要突出各个令节的特色。七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牛郎织女在夜间的相会,这是家喻户晓而又令人动容的美丽传说;二是民间妇女的“乞巧”风俗,《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可见其来源颇为古老。除了向月穿针的“赛巧”外,还有用蜘蛛在瓜果、小盒中结网,以及用水盆浮以松针纤草布现图形的“得巧”。熙熙乐乐,热闹非凡。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像七夕这样,与日常生活及幸福理想同时如此地贴近。
这支小令仅用两旬对仗:“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就酣满地兼顾了七夕的两大特色,一“暇”一“忙”,相映成趣。从“天孙一夜”与“人世千家”的悬殊比照来看,作品的重心在于后者;但人世于七夕所领受的节日情味,其源头正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浪漫色彩。所以第三句又转回了“双星”,他们在经过一年的久别后,心事自然深密,情话自然绵长。这一句并不用直述表示,而用一个“想”字领起,“想双星”的人儿,心儿该同双星靠得多么紧啊!缅怀、遐想、赞美、怜惜、期望、羡慕……全都包容在这“想”字中了。
于是就有了末二句的神来之笔:“七月七,回首笑三郎。”这段话有两重解释。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天宝十载七夕,杨贵妃在骊山宫“独侍”唐玄宗。“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一段的本事,白诗引文详见注③。按照这样的理解,“回首”就是杨贵妃的现场动作,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向着明皇传递脉脉情意;这两句通过李、杨二人在七夕夜的呢爱与密誓,表现了这一佳节对天下情人具有欢乐畅怀的不寻常意义。这是一重含意。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明皇同贵妃不要说“世世”,在当世的夫妇也未能做到头。正是“三郎”本人,在“安史之乱”中违心地下令处死了对方。《长恨歌》记他El后还宫的情景:“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他无疑在“西宫南内”的“夕殿”中悄然地消度过七夕。从这一意义上,“回首”就是对历史的回顾,“笑”也不是呢笑、媚笑,而是嘲笑和嗤笑了。一切在七夕节享受欢乐、尊重感情、珍护理想的情男爱女,都有资格“回首笑三郎”。这是又一重含意。两重解释都能成立,它们在并列中互为补充,且将情侣在“七月七”的热烈奔放表现得栩栩如生。小令至此虽戛然而止,却仍使人回味无尽,同末句的双关是分不开的。
十日身无一日宁,病源知向百忧生。
寒侵骐骥应方瘦,蠹满楩楠岂易荣。
小合昼闲书帙乱,画堂风静药罗声。
北山扶杖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风帆开不远,瞑色入清淮。舟就渔灯泊,钟从燕市来。
鼍鸣应夜雨,龙蛰待春雷。客睡难成梦,孤肠易九回。
荆玉游中土,连城不复偿。武夫迫相淆,璠玙蔽其光。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阳。空谷产猗兰,无人自芬芳。
菉葹群来狎,根株不相当。所以希拂拭,愿登君子堂。
淮南富耆硕,曹子乃其良。渔猎六代薮,驰骋百氏场。
五十困公车,六十钓沧浪。著书累万言,不博俸一囊。
鹖雀暮来栖,万目呼凤凰。窃悲千秋瑞,长铩五色章。
惠而好我音,携我以同行。知己何必多,寸心暴秋阳。
结交何必早,岁晚见冰霜。
雪矸如玉地,偏师敢轻犯。
黄芦阵野鹜,我自将十万。
三战渠未降,北面石湖范。
先生霸越手,定目一笑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