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省已良非过,于人乃不孚。文身弃章甫,按剑对明珠。
去位宾朋散,还家儋石无。孔颜亦偃蹇,汝困勿嗟吁。
猜你喜欢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参考资料:
1、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3、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春尽疏帘懒上钩,落花如雨水空流。晚莺语涩烟千树,孤雁声酸月一楼。
地隔阳关偏怯晓,人非宋玉莫悲秋。与君更订寻芳约,休道来年逊一筹。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
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眼前尝废忘,事往更追寻。爱酒陶元亮,著书王仲任。
寒蒲虽有节,枯木已无心。客至还须饮,逢欢起自斟。
大庾岭头提不起,卢老蒙山俱失利。后人不解革前非,递相欺诳真儿戏。
老岩不负灵山记,飏下金襕如弊屣。直饶灭却不传底,争似莫遭渠钝置。
破庵一语如雷霆,聋者有耳那得闻。若谓不闻越情量,蹉过堂堂大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