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花写最澄溪,霞横不断陴。日含山气落,云抱水容移。
游盖自兹远,归琴何太迟。修杨弥望夹,随步领风吹。
猜你喜欢
嗜欲本无性,此生长在禅。九州空有路,一室独多年。鸣磬微尘落,移瓶湿地圆。相寻偶同宿,星月坐忘眠。
西窗幽绝处,懒与老相便。燕伴迟归客,潮推逆上船。
照杯窥户月,注砚养花泉。近藁无新语,归来学钓鳊。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wéi)。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bò)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yíng)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wǎng)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qióng)随处弄潺湲。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偶题三首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道院寒灯,儒宫夜榻,犹记髫年。念京第相逢,堪惊岁月,都亭分手,又隔风烟。
乌帽新笼,白袍袍换,莫厌青青座上毡。庐江畔,有门墙可爱,桃李争妍。
看君潘鬓依然。美腹笥、藏经不让边。叹少日云霄,霜蹄蹭蹬,暮年江海,云翮蹁跹。
老我非才,际时何幸,多病偏蒙圣主怜。凤池里,正迟回恋阙,惆怅归田。
夫妇于今兮各白头。嗟我中路兮复远游。感子送我兮意绸缪。手整衣裳兮与衾裯。
昨夜秋风兮淮水陬。睹物兴怀兮涕交流。昔日相从兮此停辀。往返再经兮罹百忧。
今我单行兮子独留。淮水之长兮我思悠。
富川云水草堂深,想见先生抱膝吟。献玉未明和氏泣,绝弦谁识伯牙心。
渔舟小泛沿荷浦,书卷閒开傍竹阴。搔首日高犹散发,更无魂梦到朝簪。
高楼月,倒景入阑干。
人眠绮窗影,月在青云端。
相攀不可得,空成帘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