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貂七叶旧家声,心在三湘水共清。鲸浪静时誇柱石,雪花飞处待调羹。
南来岭树皆含润,北望燕云又送行。惭愧道傍虚报称,满江明月写离情。
猜你喜欢
野雪来无际,风樯岸转迷。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
栾郄门风大,裴王礼乐优。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夜直炉香细,晴编疏草稠。近闻潘散骑,三十二悲秋。
一径萦纡至此穷,山僧盥漱白云中。
闲吟定后更何事,石上松枝常有风。
黄檗堂前吃棒去,大愚肋下筑拳来。若言佛法无多子,到底分明眼未开。
霜结梅梢玉,阴凝竹干银。
梧桐叶黄风露清,槿花篱落莎鸡鸣。花间叶底振双羽,夜凉何处无秋声。
秋声嘈嘈断还续,非丝桐兮复非竹。冰茧春缲槛外车,寒机晓转窗前轴。
贫家少妇魂梦惊,起来搔头向月明。南邻北舍悄无语,听此凄凉泪暗倾。
去年养蚕抵作赋,一丝不得添襦裤。破衣无絮过残冬,儿女啼寒双肘露。
今年二月卖新丝,卖丝得米充腹饥。荒居萧条生理薄,冬来依旧寒无衣。
红楼女儿好颜色,银甲弹筝按商拍。满身罗绮倩人扶,十指何曾亲纺绩。
秋宵沈沈更漏迟,牙床醉枕珊瑚欹。芙蓉花娇殢春梦,耳边那暇听莎鸡。
莎鸡年年报秋节,岂识人间欢怨别。人间欢怨可奈何,一笑长歌醉明月。
准拟(nǐ)今春乐事浓,依然枉(wǎng)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参考资料:
1、李立刚.千家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48
2、谢枋得等.千家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9-30
3、许渊冲.千家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44
4、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出版社,2006:290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枉却:辜负。东风:春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