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霄千尺插虬龙,傲雪还翻五岳风。猿臂生来光射斗,钟灵真与此株同。
猜你喜欢
白璧摩挲未有疵,榜斋铭座尚防微。欲从今日求闻过,故说当年是昨非。
言行固知无里襮,吏民何处不恩威。欲参函丈师全德,此去应须便拂衣。
春丝密密织纤衣,念汝衣单梦久违。偶尔帘开清影动,原来燕啄紫泥归。
千山翠黛凝还叠,满院芳华落渐稀。庄蝶应怜双翅冷,窗前不见共于飞。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tí)。
一身虏(lǔ)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pí)。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
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
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晓笛:清晨羌笛吹奏之声。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虏:对西北边地的蔑称。
鼓鼙:战鼓,这里指征战之事。鼙,鼓的一种。
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诗歌就从这里开头。“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示出“早发”之意。而这种苍凉的意境中,透露出独处异地的乡思,这便是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怀”,被渲染异地风情的“晚笛”所引发,所烘托,是统摄作者眼前这幅画面的中心,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以下六句便集中写“怀”。“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这一联写边塞的遥远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一身”与“万里”互相对照,突出了独处塞外的孤零。“虏云”和“胡天”说的都是塞外,而用两句反复来写,就突出了异地的感觉。“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这两句与《安西客馆中思长安》里的诗句“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都表达了一种独处异地的愁思。“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上句从所见,下句从所闻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当诗人置身于这种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种生活与作者自己原来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是那样浪漫的。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从某一方面说,这也反映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的厌倦及对和平安定的眷恋。
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今”承上文眼前景,“何在”启下句故乡景,用一问退出一“梦”,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并且,“昨日梦”和今“晓笛”相呼应,反映了诗人之所以闻笛而落泪,并不是凭空的,而是以他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为基础的。写到这里,“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
全诗从“早发”落笔,层层写来,宛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十分深沉。
明日是清明,孤花雪斗轻。
不须开满树,春少更多情。
精灵原不死,三尺剩琴材。天地红羊劫,江山白雁哀。
孤臣余涕泪,故国久蒿莱。好和竹如意,冬青无数开。
菱叶萍花点水面,水净如空到底见。
大鱼独行示闲暇,小鱼群嬉夸敏健。
画工定自知鱼乐,掉尾扬鳍固多变。
犹胜图写吴王鱠,戕灭众命供一馔。
南唐徐白称绝笔,皋实同姓最后出。
三幅挂我素壁间,恍然又作江湖客。
吾闻神物久当化,烦君谨护风雨夕。
一声霹雳飞上天,回视丹青了无迹。
孤城铜斗匝,枉渚玉环连。
柳老虫穿蚀,花残蝶扑缘。
功名棋腹角,势利蜜中边。
落日兴亡裹,谁同药玉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