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云片片点台矶,照眼晴光东复西。菊对南山随意适,诗成东野合头低。
清秋眉宇如公几,古调珠玑重我携。何许梅花期不尽,春来更动小溪藜。
猜你喜欢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参考资料:
1、毓明笠.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北京市: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14页.
2、师纶选.历代咏史诗五百首.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4页.
3、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页.
作:劳动。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灯前辞腊尽,漏底易年华。拨火围青夜,倾醪泛紫霞。
清香流柏叶,懿颂起椒花。学道侵衰暮,经年愧聚沙。
棠棣歌残小雅诗,弟兄聚首话连枝。遗言不负先人训,世德真成后胤师。
春雨池塘芳草绿,东风帘幕紫荆垂。同心自有同声处,听取埙篪口畔吹。
肮脏时多忌,逢迎术转疏。一朝怀薜荔,即日弃簪裾。
把翰思玄赋,投鱼隐素书。试看当路子,驰骛竟何如。
繫缆人如沸,江城半夕阳。顿殊南北候,但见管弦忙。
蓬鬓欣新沐,衣尘惜帝乡。幸无行李累,为已弃书囊。
重重叠叠有来由,热汗通身未肯休。直得变生为熟去,方知胡饼是馒头。
野客寻幽春暮来,悬崖曲磴断氛埃。天横五岭空青出,日射重溟素练开。
阴井尚闻龙化去,古坛不见鹤飞回。浮云满目殊无定,莫厌登临数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