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束发学为文,志在秦汉上。异彼经济具,持此将安往。
自悲还自慨,云胡常养养。不见力田者,宁复计荒穰。
猜你喜欢
江雨殊未巳,江风生早寒。今我悄不乐,喟然起长叹。
决去胡不早,无营尚盘桓。徒贻父母愁,岁晏衣裳单。
郁郁苦无聊,起坐读古书。一萹未云毕,感触增嗟吁。
义秦为文夫,丘轲见谓迂。是事古巳然,偃蹇欲何如。
虚堂坐无言,缱绻悲宿昔。常时眼中人,已如不相识。
剥啄者谁子,令我喜折屐。忽去已莫追,一笑岸玄帻。
昔慕栗里翁,颇复志耕耘。偶入翰墨场,把笔学为文。
偃蹇独何成,喧啾浪云云。念彼荷蓑子,穷年愧其勤。
王侯作画世无敌,下笔直与造化争神力。生绡一幅写溪山,万叠烟云开霁色。
连峰不断松杉青,石崖喷瀑飞寒冰。山中逸客茅作亭,桃源路入花冥冥。
何处溪山有如此,吴山脚插吴溪水。放船半出芦塘湾,收纶拨棹谁家子。
乃知王侯妙入神,纵意所到皆天真。右丞模糊辋川雪,北苑烂漫江南春。
刘卿平生学岐伯,长向吴山采名药。天子呼来在玉京,橘树间围旧时宅。
我识刘卿恨不早,治我沉痾如电扫。王侯著意作此图,为我殷勤致怀抱。
刘卿重画轻黄金,世人那得知其心。江上秋风吹客襟,高歌一曲溪山吟。
十年荼毒悲闽徼,壬戌扬旌岊水湄。剑倚秋风平剧垒,帆悬涨海聚新夷。
翻思往日同盟地,何似中流击楫时!报国志酬民恨雪,艰虞此意更谁知?
渔父醉,蓑(suō)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zhào)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酒醒以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刘石评注.苏轼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92
3、朱靖华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4、徐康铭.儿童读唐宋词.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93
蓑衣舞:指渔父穿着蓑衣醉行之状。却:往回走。短棹:小桨。
前两句点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独迷舞短蓑”诗意,写了渔父狂饮烂醉而忘形的神态。“渔父醉,蓑衣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渔父狂饮烂醉以致神魂颠倒、身不由己的诙谐状态。“蓑衣舞”三字逼真传神,渔父醉后那踉踉跄跄的行走模样跃然纸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醉里却寻归路”,进一步渲染了渔父醉后神不附体、欲归无路的昏沉状态。连东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轻舟短棹任斜横”。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时,也狂饮烂醉过,结果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此词里渔父的狂饮烂醉,其结果比作者游赤壁时的境况好不了多少,同样会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所不同的是:相与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处?”最后两句为点题之笔,反映了渔父那种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态。
第二首词先描写,后叙述,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集中渲染了渔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词隐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反映了词人随缘放旷、任天而动的达观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