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远山如黛接平芜,白鸟分飞里外湖。宝带桥头开醉眼,江南诗景在姑苏。
猜你喜欢
水天弥望接青芜,云气漫漫近又无。
一色好风三百里,挂帆安坐过姑苏。
游宦重来二十年,江山风物总依然。
道傍民吏犹相记,独怪吾衰雪满颠。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圣主乘乾临斧扆,小臣承诏上丹墀。
宁知齿豁头童後,更遇天崩地陷时!泣至眼枯无血续,梦随魂断独心知。
白头才尽空濡笔,宁继生民生武诗。
更重恩怨归青史,一事清凉剃白头。愿约鸿蒙骑莽眇,再来华表看神州。
梁州邻左右洋川,气候融融别是天。
地僻过冬稀见雁,箐深初夏已闻蝉。
乡风与蜀微相似,驿路见秦旧接连。
骆谷转山围境内,汉江奔浪绕城边。
展开步障蘩花地,画出棋枰早稻田。
远寺径危攒迸笋,后园池冷软飞泉。
秋深满院芭蕉雨,晚色临轩薜荔烟。
南浦采蒲当凛冽,西溪踏石向暄妍。
夕阳道观鸣钟鼓,夜月人家奏管弦。
杨柳影中沽酒市,芰荷香里钓鱼船。
珍禽听久名难辨,新果尝余味更全。
野渡潮平分浅濑,群楼云散露高巅。
喧阗鼓吹迎神社,狼籍杯盘送客筵。
慈行清筠霜斗腻,海棠堆艳火争燃。
苍崖险峻应藏虎,碧洞阴深恐隐仙。
妓女从游持翠盖,士流寻胜擘香笺。
戚姬庙宇青芜没,和相诗碑绿藓沿。
三县俗淳宜静理,两衙事简可闲眠。
纷华度岁他乡外,幽趣终朝在眼前。
不为近颁明诏下,及瓜情愿满三年。
萧寺经行旧,骚人趣尚幽。从来不妄许,相见若为愁。
税驾终何地,乘桴可共舟。感君诗有味,老去复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