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之子天下才,在我梦中久。洎乎相见日,所叹皆白首。
浮云变古今,落月思良友。示以录别诗,尚忆河梁手。
丈夫系气运,出处原非偶。渭滨与首阳,异道同不苟。
勿以带女萝,而云傲章绶。勿以居廊庙,而顾惭林薮。
济物有同心,愿君践台斗。
猜你喜欢
东风才解冻,又复送君归。客久交游广,才多志愿违。
惜无毛义徼,故有老莱衣。莫遂终南隐,令人候少微。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疏散多违久自知,形骸况复病先衰。
全身幸免诛三献,避世何劳赋五噫。
闻说永嘉饶水石,便思轻帆向天涯。
却嗟病翮伤摧甚,孤鹤高飞不得随。
山无数,烟万缕。憔(qiáo)悴(cuì)煞(shà)玉堂人物。倚(yǐ)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眼前是横挡的重重青山,弥漫着千万缕烟雾。看不到你憔悴的面容,分别后我独倚篷窗活活地受苦。恨不得跳进大江,随着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
参考资料:
1、张为才.《元曲三百首》:青岛出版社,2009-08-01:55
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疏斋:元代文学家卢挚的号。玉堂人物:卢挚曾任翰林学士,故称。玉堂:官署名,后世称翰林院。因翰林院为文人所居之处,故元曲多称文士为“玉堂人物”。篷窗:此指船窗。
“山无数,烟万缕。”,一方面是直道眼前精算,渲染分手时的气氛,一方面也有起兴与象征的意义。那言外之意是说:无数青山将成为隔离情人的障碍,屡屡云烟犹如纷乱情丝,虚无缥缈而绵不绝延。
“憔悴煞玉堂人物。”,原来尽管行程缓缓,“山”、“烟”等外景不时扑入眼帘,而在作者脑海中浮现、心底里念叨的是卢挚。由景到人,说出送别之人的悲凉意绪,实业反衬出自己的悲伤。“憔悴煞”与卢挚所作“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珠帘秀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别离的痛苦。
“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据卢挚原作中“华传尔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珠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也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行舟将发,作者想到等待自己的是寂然一身,孤倚难眠,只有那滔滔的江水与悠悠的离恨与自己做伴,这样的处境实在难以忍受,因而说是“活受苦”。由此而想到了死,一死了之,岂不万事都得到了解脱。“恨不得随大江东去”一句就是这种心愿的表白。至此,作者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全曲也在悲锴沉痛的调子中结束。可贵的是,作者以死殉情的愿望不是用哀艳低沉的调子写出,而是以慷慨悲凉的词语表现。
《寿阳曲·答卢疏斋》这首小令一改男女情爱的意象,把脉脉之情置在无数山中,万缕烟里,以及东去的大江之上,全然都是开阔宏伟的大自然意象。曲中也用了“煞”字,但这一字用得巧妙,以“代言体”的角度让这位玉堂人物自己去憔悴了。“大江东去”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演绎过来,竟用到了思爱之情上,这也是此曲的独到之处。
卿家勋贵似诸袁,两世三登八座尊。接席貂蝉开甲第,成阴桃李在公门。
身延白屋频推哺,官借青宫独拜恩。天子行将问黄发,老臣何以赞嘉言。
半载飘蓬两鬓华,又惊春信入梅花。昔贪朝市风云阔,今爱山林岁月赊。
纵步且须留谢屐,倦游何必怨张槎。劳君故有诗相寄,随意行吟到水涯。
人世逢春能几回,区区从使寸心灰。
故园花柳应依旧,万里归思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