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有勋劳重,公为社稷臣。凤书来紫阙,龙节到朱垠。
地极三江永,恩移六诏春。貔貅增气色,魑魅避威神。
海以无波贡,川馀未效珍。养心唯寡欲,至德在安民。
持重山为令,澄清古作伦。棠阴皆陕召,苗雨即周郇。
两浙称慈父,中州现佛身。去思存异地,来暮幸躬亲。
屡赋柔薇长,频看偃草新。星霜臣节著,岁月国风淳。
一物皆沾被,微生况贱贫。弓招承下及,薪采偶逾旬。
光霁欣初视,刍荛亦见询。白头绮里季,三祝华封人。
宽政容疏放,生涯任钓纶。只应与耆老,击壤咏深仁。
猜你喜欢
元无一物不须空,寄语文殊任过从。辗转形骸聊示疾,坐分高广颇相容。
谢公遗句惜湮沈,更作新亭一百寻。宿霭拥山眉敛翠,夕阳浮水带横金。
黄鹂唤友鸣声软,白鸟窥鱼意思深。看尽物情俱是幻,要须携酒数登临。
错把江南作故乡,十年莺燕识王昌。听歌醉酒寻常事,到了而今做断肠。
花亦笑,水都香,甚时重到访吴娘。老怀本自无牵挂,却引閒愁上夕阳。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怀玉湫龙懒心性,六月困眠祈未醒。
广文偶来亦同病,买田施食殷勤请。
谁知领县春风边,嗔蛟怒鳄腥熏天。
须君一念晴雨若,遮莫雇僧输俸钱。
不如作茧依蚕蔟,以丝自裹还自足。
与尔为妇过一生,怒即分飞同转目。
辛勤唯雏寄鹊巢,子母生离因尔逐。
羽毛曾未颜色衰,饮啄不计丰俭时,
天阴辄遣呼辄归,恩情纸薄谁信之。
朝为夫妇夕行路,世间反覆那能知。
汲妻白母非美事,後代放此诚堪悲。
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