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中真际果谁真,一串珠随七尺身。坐断石头庵外路,年年滑尽去来人。
猜你喜欢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36页.
2、徐中舒等.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武汉、成都: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598页.
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老木:枯老的树木。’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秋日同文馆,晨晖带冷光。綵云瞻凤阙,细雨忆鱼梁。
久事班超笔,空嗟赵壹囊。帘閒坐无语,千丈旅愁长。
山云野水春漫漫,我欲吊此双节空含酸。淳风死去不可挽,声华千载颓狂澜。
烈哉二淑女,冰雪凛肠肝。谁令递沈雁,各惜孤鸣鸾。
痛绝异时殒,泪尽同日欢。贞心逐幽渺,落蕊随风湍。
金石何期抱一节,渊泉偶尔寻相安。春草空留翠罗绮,秋风零落金琅玕。
纷华浊俗猥琐观,珠联青海星斗寒。君不见须眉文夫尽楚楚,胡为偷生反面视此曾无难。
天命有晋,光济万国。穆穆圣皇,文武惟则。在天斯正,在地成德。
载韬政刑,载崇礼教。我敷玄化,臻于中道。
断鳌立浪海水裂,蜃鱼食日日五色。海中灵气变莫测,白昼须臾风雨黑。
彭祖夭,巫咸灭,龙伯死,精卫绝,山亦可摇水可塞。
衰周渝王纪,战伐浩相寻。兵戈无宁绪,诗书故不任。
贾竖亦钓奇,王孙折豪心。片言双白璧,一字千黄金。
虽非吐哺节,收名良已深。挟瑟华阳宫,朱门日沈沈。
所以蓬蒿士,宁为抱膝吟。
明诏搜贤动四陲,西来一鹗冠群飞。擅场笔势惊华省,发策才名上紫微。
无负题桥平日志,要看怀绶故乡归。相逢肯惜倾家酿,已约莺花慎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