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束屩志万里,岁尽犹在兹。茅堂闭积雪,高卧湘川湄。
邻家节序意,寒笛参差吹。佳人急刀剪,中夜闻声辞。
留滞感未弭,景物情难持。褰衾盖蓬首,托寐通所思。
故乡有馀梦,所思渺无期。寤叹击床蓐,反侧伤肝脾。
人言有彼此,道远不可知。吁嗟壮士怀,岁尽增遥悲。
猜你喜欢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jiāo)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jiē)滴到明。
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参考资料:
1、苏易编著.唐诗宋词三百首美绘插图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05:第197-198页
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恨,遗撼。道:知。阶:台阶。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雁外传书,蛩边转枕,无聊排日吟秋。枫叶全红,谁家西北高楼。
插椽星斗宵寒重,更惊心、狂矢西流。莽荒林,青是烽烟,乌鹊争投。
黄金买斗空多计,纵男儿溺死,肯事拘游。一壑能专,千年齿冷穰侯。
何心重对峨眉月,下平羌、影落渝州。怕明朝,禁到冰蟾,税到沙鸥。
今年八月来作客,出门倏忽日已百。
自从二十走湖海,零落天涯几岑寂。
几岑寂,重悲叹。
亲在高堂望子还,子在长途衣亦单。
准拟明年作官食君禄,归来共汝舞袖红斒斓。
天目之山去天不盈尺,使我登之徘徊望乡国。
吁嗟,胡不生羽翼?吁嗟,胡不生羽翼?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
户牖徒自辟,胶漆本易投。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学人须自立根基,三戒当先谨独知。无分少壮老异境,一于财色斗严持。
镇重常如五岳峙,防危更似九河堤。大廷暗室心如一,玉粹金精体不亏。
埭溪郁苍苍,俯见白石路。夕阴敛皓月,坐久不知暮。
鸟归群籁息,夜景在高树。万物自相依,流水无心住。
溪光受山色,寒气动宿鹭。众响空渐生,人迹杳非故。
悠然立深更,草滴松上露。
澹若论交味,嘤其求友声。
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
旧事休重说,新诗莫细评。
烦将忆勤梦,归对海山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