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绮丽无馀巧,幽奇复可誇。苍茫洲渚外,篱落野人家。
归鹤明深竹,行鱼聚浅沙。水西云几片,飞作日边霞。
猜你喜欢
曲渚平无浪,扁舟晚不归。如何垂绶客,亦有钓鱼矶。
天月欲随我,水云微上衣。小童轻把棹,莫使白鸥飞。
萧瑟北林声,云如万马行。坐中高阁雨,天外几峰晴。
向浦帆光湿,依人燕羽轻。罗浮开一面,悽切未归情。
白日开名饮,青镫尚此堂。节歌檀板细,凝手玉箫长。
立史传觞政,飞花佐酒香。山公性多可,都任嗣宗狂。
布势因林木,周池见竹苞。琐窗文各变,重阁路相交。
廉静团花气,波明落鸟巢。飞尘全不到,谁信近东郊。
润柳舒颦,晴花款笑,可是偎香天气。露桃枝隔画桥红,谢东风、替传芳意。
仙姝第几,早排就、珍珠名字。度新词、伴吹箫低唱,华灯双丽。
眉痕翠。添了春山,识得春愁未。玉郎魂已不禁销,更禁持、小蛮腰细。
鸳帱并倚。问知否、青梅滋味。甚朝朝、都待啼莺唤起。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ǎi)隔,背兰釭(gāng)。
宿妆惆(chóu)怅(chàng)倚(yǐ)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参考资料:
1、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32
2、赵崇祚编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3、胡建次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隔夜的旧妆。双飞,一作“双双”。
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上片描绘室内之景。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后三句极写暮春景象,又以“燕双飞”反衬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无不加深着换头处“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为广远的境界,而且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发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又以景结情,含思悠远,感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桂楫美人歌木兰,西风袅袅露漙漙.夜长曲尽意不尽,月在清湘洲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