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公胸次清绝尘,吴公当日心相亲。
风流蕴藉接前辈,寥寥斯世能几人。
达观名斋深有意,欲把前修相警厉。
只今吴公德弥劭,始信磨砻成伟器。
古人心广体亦胖,纷纷世俗争豪端。
已私未克欲求道,窥见一二皆童观。
达人大观观底事,天地为物原不贰。
痒疴疾痛皆吾身,彼我胡为分贱贵。
达观主人心地明,分符赞幕无亏成。
每言此身非我有,年来直欲非死生。
白发红颜难老态,福禄方隆殊未艾。
愿君善保千金躯,归觐紫宸锵剑佩。
猜你喜欢
中原遗老雒川公,鬓须白尽双颊红,挥亳为君作斋牓,想见眼中余子空。
余子碌碌何足数,独付庄周贾生语。
看君践履四十年,始知此公不轻许。
公今度世为飞僊,开卷使我神凛然。
清时台省要才杰,诸公谁致雒川客?
霭(ǎi)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zhǔ)。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xù)。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jì)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本站。
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
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
阿嫲曾梦江都好,迷楼一炬空荒草。何处教吹箫,凄凉廿四桥。
西风吹客舍,落叶隋堤下。谁唱望江南,惟闻昔昔盐。
河浑浑,发昆崙。张骞葱岭迹未到,虚持汉节寻真源。
南流中国见积石,雷奔百折趋龙门。洑流转徙浩无垠,历代为患难具陈。
武帝之时决瓠子,万乘沈璧躬负薪。我浮江汉历南纪,白首始一过孟津。
洪流迅急横绝渡,浊浪汹涌凝心神。江汉合流清且驶,如何此水混泥滓。
一斛水,一斗泥。临流不可汲,去岸即须犁。往年曾决张秋口,万金累址成圩堤。
从此安流循禹迹,并岸蒸民尽粒食。方今九五登圣神,川岳百灵俱效职。
嗟尔河伯谨堤防,侈心莫纵兴望洋。蛟龙自尔安窟宅,平波帖席一苇航。
泮宫西畔偶来寻,香火祠前气肃森。柴市阴霾存积恨,崖门惊浪鼓哀音。
更无地滴包胥泪,秖有天知豫让心。我为纲常连下拜,清风飒飒袭衣襟。
斯人肥遁士,高卧亦无心。
野树留余润,春花带远阴。
近床衣欲冷,拂石坐还深。
为问陶弘景,何如陇上吟?
桃花开几许,客至槲林深。洞豁天门霁,岩垂石阁阴。
秦人家岂在,阮客路空寻。坐忆青霞髓,翻悬王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