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谁云素手动朱门,我固知君有道存。
凤历三元胸次具,龙图八卦掌中翻。
悬知地理善之善,正恐天机玄又玄。
借使乾坤权在我,更当有以制乾坤。
猜你喜欢
舌本澜翻郭璞书,试今措手验何如。
星辰聚处收玄武,江汉潮边避尾闾。
山水流形开阖后,阴阳受气混沦初。
要参融结玄机破,心眼长教等太虚。
阴阳家者太高生,见谓青囊未是经。
舌卷东南诸海水,胸罗西北一天星。
与人后代为长吉,疑尔前身是巨灵。
莫把山川为道看,山川犹是未离形。
生于参政侍郎村,它尚诗书况近孙。
铁砚无功招白眼,金函有诀动朱门。
天开西北众星聚,地辟东南元气温。
要就其间卜佳处,胸中须自有乾坤。
心变掌中卦,地翻天上星。
肩担一盘古,背负几玄冥。
鹤失含禾瑞,龟亡食墨灵。
拟修方士传,乞换左仙经。
羲和古历学,之子绍家传。仰视日星象,胸中具周天。
一朝膺鹗荐,簪绂成蝉联。昼行耀闾里,平秩归才贤。
功名此发轫,及时须勉旃。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
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本站。
潸:流泪的样子。
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光穿两脚间彤霞,声急城头集暮鸦。
且与凤雏桑下坐,共烹龙焙雨前茶。
的中薏嫩莲新采,笋上竿成竹已斜。
读得齐民书熟烂,把锄今作老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