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庐陵江浒路穷处,舟子不容仙子渡。
岂意一篙落手来,而资双足凌波去。
睥睨大海如江然,杯渡佛轻篙渡仙。
休负知津惟我是,且从登岸看谁先。
杯渡之杯人所怪,大块中含几沙界。
或云芥纳须弥山,细视芥焉杯则大。
彼细莫细于一芥,一芥要之犹有内。
彼大莫大于两块,两块要之犹有外。
内外相形费融会,未忘所仰亭勿坏。
吾细无内莫能碎,吾大无外莫能载。
猜你喜欢
故是山岁霜秋杪,手折黄花岩接离。
粉蝶笑窥人老大,玉蛆撩动句新奇。
雨荒靖节醉吟处,风乱韩凭飞舞时。
卧展新图续归梦,晓香有味我同谁。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
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
怒洑生万滑,惊流非一状。
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
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
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
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
洪梁画鷁连,古戍苍崖向。
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
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青溪水长君初到,红药花开我共探。昔画三君传颖上,今逢季子在江南。
馀春澹荡添新绿,细雨冥濛闭众岚。安得世间幽绝地,常教相对并茅庵。
在荥(xíng)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chóng)城更上楼。
不知身世自悠(yōu)悠。
花明柳暗,忧愁绕着天时转。登上了高高城楼,又上高楼。欲问孤鸿向何处,
要想问孤飞的鸿雁,你将飞向何方?岂不知自己的身世,同样悠悠茫茫!
参考资料:
1、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16
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荥阳: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一带。是:指夕阳楼。所知:所熟悉的人。萧侍郎:即萧澣。
花明:九月繁花凋谢,菊花开放,特别鲜明。柳暗:秋天柳色深绿,显得晦暗。绕天愁:忧愁随着天时循环运转而来,秋天有秋愁。重城:即“层楼”,指高高的城楼。楼:指夕阳楼。欲问孤鸿向何处,
欲问孤鸿向何处?
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首两句”是倒装语。“花明柳暗”的风景是在“上尽重城更上楼”后所见。但第二句对于第三句的“欲问孤鸿向何处”,又是顺叙。可见诗人构思炼句之巧妙。像《登乐游原》一样,诗人的身心异常疲累,灵与肉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心灵的宇宙愁云密布,内心深处感到异乎寻常的压抑与孤独。所以诗人“上尽重城更上楼”时,不愿,不甘,乏力,又无可奈何,“上尽”,还要“更上”,成了一种负担,一种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的负担。这与王之涣“更上一层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诗人登楼所见景物有二:一曰花明柳暗。二曰悠悠孤鸿。众所周知,任何诗人描摹景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审美选择,并把选择对象在自己的心灵中加以主观化的熔铸。成为诗人自己的经过改造了的景物。《夕阳楼》诗中所出现的“花明柳暗”,说明时值春色烂漫的季节,大自然本应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天地。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峰回路转”、“又一村”的那种感觉,而是把弥漫在诗人自己胸际黯淡的愁云,又转而弥漫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之上,使如许春色也蒙上了一层万里愁云万里凝的黯淡色彩,而且诗人胸际的愁云又放而大之,弥漫充塞到了天地间,成了“绕天愁”,此愁不同于它愁,此愁悠长、纷乱。李商隐诗在遣词造句上是非常讲究的,同一事物,他不说“柳暗花明”,而写成“花明柳暗”,词序排列由明而暗,而愁,以显出情绪变化的层次,如按通常“柳暗花明”的说法,便乱而无序了。由此可见诗人对意象的关注,造境的巧妙。
诗中三、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了。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冯浩说三四两句“凄惋入神”,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凄惋入神”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此诗体现了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特点。
佛郎新来双象龙,鼻端生火耳生风。
临流饮水如饮虹,波光倒吸王良宫。
吁嗟!清海头,白碛尾,渴乌一失金井水,长城窟远腥风
起。
大堤人家花绕屋,大堤女儿美如玉。早年不肯习桑麻,日唱花间《大堤曲》。
十五豪家作侍姬,歌声送云双雁飞。春衫遍□红石竹,云鬓斜□黄蔷薇。
舞倦歌阑三十五,赎身再嫁海商妇。海商岁岁入南番,空房夜夜相思苦。
东邻女嫁西邻农,夫耕妇织甘苦同。百年相守无不足,岂识花间《大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