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不见胸中义利交战初,胜负未分子夏臞。
又不见胸中义利交战余,胜负已决子夏腴。
臞腴之变何须臾,一忻一戚相乘除。
初枉德清来致敬,盛年已有臞之证。
况年不似旧时盛,为若面上腴生莹。
纷华淡泊交相竞,利攻莫入义还胜。
小斋容膝只数椽,焚香坐对古圣贤。
关钥勘到羲皇前,肉融形释心悠然。
非金非石非管弦,抵掌顿足喜欲颠。
杨墨申韩初立说,其心亦为道而设。
差以毫厘缪燕越,更于真似细区别。
万一悦非吾所悦,恐乾孟子韩公舌。
猜你喜欢
屋下清泉屋上山,独馀猿鹤伴高闲。仙家只在松萝外,海月常悬水竹间。
社瓮今朝村酿熟,邻翁何处棹歌还。华阳真逸时相觅,闻道岩扉夜不关。
高人自爱山居好,绕舍清溪带雪沙。浮玉峰前常作客,句金坛下即为家。
仙人未采芝如草,令尹将归菊有花。他日常良分半席,白头同汝老烟霞。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yè)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tán)曲,安禅制毒龙。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8
2、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9-110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5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钟:寺庙的钟鸣声。
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比翼冤禽比目鱼,双飞均占好家居。私交浓厚陈公博,巨案弥缝顾孟余。
死矣仲鸣终自致,蠢哉民谊有谁如。东窗一夜修降表,尔罪真难罄竹书。
一掠斜阳,双栖破屋,牵来细细闲愁。疑是秋心,教成此豸西游。
桂林铺遍孱颜石,问香泥、何处搜求。只怜他、小小身裁,随分勾留。
当初玳瑁梁间语,纵玉人难解,犹自凝眸。明月流光,依稀梦见高楼。
于今同作天涯客,却无须、认取帘钩。祝明年、旧社春归,偕返江洲。
此地本清远,主人情更幽。游多乘兴至,客不问名留。
坐卧半临水,往来都泛舟。醉馀溪上别,月色满中流。
懒睡昏昏幽遇梦,蔷薇多病染轻愁。伞中人向春风立,雨底花同寂寞游。
滴滴莺声扶欲起,盈盈珠泪诉无俦。原来三界知心少,仙子殷勤自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