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萧寺来人少,祇林过雨清。日光微破影,云色未全晴。
久客嗟殊俗,中年哭后生。庭前空柏子,此意复谁明。
猜你喜欢
晓色初明野,云容尚隐林。蒿莱三径拙,鸟雀一枝深。
忧患他乡泪,淹留故国心。平生丘壑趣,衰谢愧同襟。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yān)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wēi)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yān)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汽,吴王宫殿里,美人在溪流中采集香草。百花在微寒的东风中摇曳,仿佛在将寒气闪避。花朵凋谢最是令人怜惜,燕子也学人偎红倚翠,轻轻依偎着花朵。
人们都说疾病会像满月减损成残月一般,慢慢减弱,无奈这倦怠的感觉,正如春天浓郁的慵懒气息。可否将蝴蝶留在花丛里呢?这成双飞舞的蝴蝶仿佛在嘲笑梁上燕巢空荡,笑燕子没有像它们一样双宿双栖。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64页。
“丝雨”二句:意谓细雨蒙蒙,云中夹带着水气,吴宫里残花散落了满地。嫣香:娇艳芳香的花。“酷怜”二句:此言最让人怜惜的是那娇美的宫花极易败落,故而连小燕子也学着人的样子怜惜起花来,它紧紧依偎在花下。偎红:紧贴着红花。
恹恹:精神委靡不振貌。“不成”二句:意谓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杏梁: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宋晏殊《采桑子》:“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此词抒写暮春时节,愁病交加,万般无奈的情景。词中用“吴宫”、“杏梁”等语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兴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隐忧,空灵含蕴而有味可咀。
空中的愁云仿佛氤氲着水汽,蒙蒙细雨飘洒过后.吴宫里的残花散落了一地。娇美的宫花最经不得风雨,这满地落英让人怜惜不已,以致于连过路的飞燕也学着人的样子紧紧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剧了纳兰的苦闷,“人说病宜随月减”,但他却自叹道“恹恹却与春同”,他的疾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好转,反而如这暮春一样萎靡颓丧。拖着病体出得门来,只见蝴蝶飞舞流连,却迟迟不肯离开花丛,但梁上的燕子早已成双成对地飞走了。忍不住对着那空落落的屋梁苦笑一下。
词中“吴宫”、“杏粱”等出于前人辞赋的词语中隐隐藏着莫大的忧虑,其时正是康熙盛世,对时代的兴亡忧患显然不会是纳兰词作的主题,惜时伤春又加身世感伤才更贴合纳兰的风格。他甄选的不过都是些平淡如水的词汇,然而这些词语却偏偏在他的指尖化成一段旋律——为心弦所演奏,曲曲萦绕于耳,终久不绝。
纳兰确实是个风流的才子。但绝对不是个潇洒的文人。他的词,愁心漫溢,句句读来令人心伤,这一首满含兴亡之感的《临江乡》便是佐证。
梅边春意未全回,淡日微风暗里催。
近水数株殊小在,一梢双朵忽齐开。
生愁落去轻轻折,不怕清寒得得来。
肠断故园千树雪,大江西处乱云堆。
今岁韶光好,时逢大有年。
条风方被物,菖叶又催田。
山到铁桥西,青天一角低。送君高处望,天与帽檐齐。
遄归不为锦衣游,壮尔春秋大复雠。疏有青霜含楚些,誓将白水拂吴钩。
寒原得句梅花骑,渃日分襟橘柚洲。輶史若为酬帝问,五湖亦自起边愁。
堂前燕,尾差差,远行兄弟不如归。一朝流宕在他县,故衣未补新衣绽。
主妇敬爱客,为补故衣裳。夫婿入门来,斜昐情内伤。
请卿勿斜盼,门有池水清泱泱。水中白石郎自见,妾心如石不可转。